大大小小的老鼠洞隨處可見,越來越多的牧民進入保護區核心地帶放牧。記者近日在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采訪時看到,被譽為“野生動物樂園”的可可西里正面臨著老鼠成災、家畜侵入、草原退化等生態威脅。
老鼠泛濫成災,藏羚羊生存環境面臨威脅
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位于青藏
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不僅是青藏高原大型有蹄動物的“天然動物園”,而且也是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研究的天然基因庫。
據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才嘎介紹,經過保護隊員們長期堅持不懈的巡山反盜獵行動,可可西里正逐步走向安寧,藏羚羊種群數量呈現恢復性增長。然而,近年來保護區內老鼠泛濫成災,給藏羚羊等野生動物的生存帶來了新的威脅。
在保護區五道梁附近,記者看到,約1平方米的草地上就有十幾個老鼠洞,維系著保護區脆弱原始生態的草皮遭到高原田鼠和鼠兔咬嚙、吞食而發生大面積枯死,導致大面積的草場出現退化直至沙化。
高原田鼠在高寒地區的繁殖能力極強,再加上“胃口”不小:每只每年食草量至少為50公斤,藏羚羊等野生動物將面臨著與老鼠“爭食”的命運,保護區內的生物鏈條為此也將面臨著嚴峻考驗:由于鼠兔等小動物在哺乳動物中處于食物鏈的最底層,鼠害的形成,使得狼的食物條件又有新的改善,可可西里目前狼的數量也大大增加。狼增多已嚴重影響到藏羚羊的種群數量增長。可可西里管理局曾經試圖用招鷹滅鼠等生物措施治理鼠害,然而收效甚微。如果采用毒藥滅鼠的辦法,卻又擔心這樣會同時給藏羚羊等野生動物帶來傷害,所以到目前管理局對于保護區鼠害狀況仍是一籌莫展。
大量牧民入遷,“無人區”已名不副實
除了老鼠泛濫,大量牧民入遷也使得可可西里野生動物分布區域日益縮小,可可西里“無人區”在一些地方已名不副實。
才嘎說,越來越多的牧民正在逐漸由保護區緩沖區遷入核心區。根據保護區管理局的調查統計,目前,已有來自西藏和青海唐古拉鄉的50多戶牧民進入核心地區,共390多人,37000多只羊及7200多頭牦牛。
在保護區海拔4800米的風火山口高寒草甸區,記者看到,成千上萬只羊、牦牛隨意啃吃著草原上剛長出的嫩草。而根據保護區工作人員的觀察,凡是有人放牧的地方都看不到野生動物。
才嘎說,這些遷入的牧戶占據了藏羚羊等野生動物的一些棲息場所和重要的水源涵養區,給這些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原始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利影響,使得可可西里野生動物分布區域日益縮小。同時,家養的牛、羊在保護區與野牦牛、藏羚羊可能會產生交配行為,這在某種程度上將會造成高原野生動物物種發生變化。
土地沙化嚴重,“野生動物樂園”期待重現生機
科研人員近兩年在可可西里進行環境監測和科學考察過程中發現,保護區內生態環境變化明顯,冰川加速融化,溫度升高,湖泊水位明顯上漲,尤其嚴重的是大面積土地沙化。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蘇建平博士說,氣候變暖極可能導致保護區某些傳染性疾病流行,使藏羚羊種群自然死亡率上升,土地沙化嚴重可能引起藏羚羊食物資源進一步減少,使保護區內野生動物種間競爭加劇,種群數量下降。
專家分析,發生這樣的變化,除了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與近年來人為造成的保護區草場退化等生態惡化現象也有“十分重要的關系”。
可可西里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但其高原生態環境也十分脆弱,一旦破壞便很難恢復,藏羚羊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條件。
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