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為何重南輕北 風險投資機構在西海岸的出現,是個好苗頭,我們舉雙手歡迎“天使”的到來,我們更希望,能有更多的“天使”不斷地飛來。
危難之際降臨的救助,往往被人們喻為“天使”。企業成長期的一種投資制度,因此被稱為“天使基金
”。成長期也被稱為萌芽的“種子”期,所以“天使”基金又被稱為“種子”基金。 我國的自主創新不足、自主知識產權嚴重匱乏,已成為影響各地區和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很大的問題。統計數據顯示,中小企業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對國家的創新能力起著主導作用。然而,以中國目前的現狀,大量科技型中小企業由于缺乏資金等方面的幫助,在處于種子期、初創期就沒能存活,因此,在中國風險投資的發展中,更重要的是發展能幫助企業度過這種危險期的“天使基金”。
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在眾多技術領域占據著制高點,風險投資功不可沒。但長期以來,中國的這種制度的建立和投資機構的發展,卻很不盡人意。一是總量不足。中國的風險投資公司據說有400來家,但真正活躍的也就是200來家左右,而且掌握的資金量不過500億—600億元。二是明顯地“南熱北冷”。除京滬深3個較熱的地區外,這類投資,主要集中在中南和以長三角為主的華東地區,大約為一半以上,東北地區最少,只占千分之幾。
并不是北方地區的創新型中小企業不缺資金,關鍵是創業的“生態環境”不佳。有報道說,深圳的這類機構數量和創業投資資本規模,都占到了全國的1/3,已經成為深圳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全國風險投資業的格局中占有比較重要的分量。深圳市委書記、市長李鴻忠的結論是,作為一座移民城市,深圳具有寬容失敗、崇尚成功的城市品格,為風險投資及創業企業成長壯大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這是一種怎樣的“生態環境”?中國風險投資論壇的創始人成思危副委員長認為,風險投資發展的環境,一個是法律的支持,一個是文化,一個是支持系統。前兩個是軟件,最后一個是硬件。在這些條件中,最重要的是法律的支持。比如如何在法律上避免和減少道德風險和商業風險,如何強化知識產權的保護,如何強化政府的鼓勵政策,如何為風險投資的退出建立通暢的渠道,如何強化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等等。也就是說,必須完善風險投資發展的政策和法律環境,盡快建立以風險資本退出市場為核心的多層次風險資本市場。
無疑,國家正在修改的《公司法》和正在制定的《創業投資管理辦法》將為風險投資的大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但是,為什么在這些條件尚不完全具備的情況下,南北卻出現如此大的差距呢?為什么在國家亟需建立創新型體制和轉變增長方式的緊迫需求下,各地尤其是南北方有如此之大的差距呢?看來,我們還是應當從當地的“生態環境”上找原因。比如像深圳那樣的“寬容失敗、崇尚成功”的城市品格和氛圍,但我們認為,更為重要的是,要闖不要等!發展是等不來的,怨天尤人更無濟于事。各地的發展環境,只能由各地自己來培育,要有打造良好“小氣候”的眼光和勇氣,否則,即使國家出臺了完善的法律、法規,照樣無所作為,因為,原則性的法律框架,正像規劃中的花園,如果沒有濕潤溫暖的生長條件和辛勤的園丁,是不可能長出充滿活力、千姿百態的花草樹木的。尹佳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