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小提琴比賽昨在京舉行發布會
評委會主席林耀基稱本次賽事水準頗高
早報文娛專訊
昨天下午,中國國際小提琴比賽(青島)在北京新聞大廈召開了新聞發布會,自此標志著即將于9月17日舉行的這一國際性的小提琴賽事正式進入倒記時。而大賽評委
會主席、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林耀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這一國際性的小提琴比賽有點“難”。
中國國際小提琴比賽(青島)是中國主辦的三大音樂賽事之一,每三年舉辦一次,昨日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吸引了國內外眾多媒體的關注。作為中國國際小提琴大賽(青島)的評委會主席林耀基教授對此次大賽的水準也是寄予厚望,他表示,首屆中國國際小提琴比賽(青島)有點“難”。
林耀基說,首先是參賽選手高手如云,取得正式參賽資格的50名選手多來自各個國家專業院校,其中國外選手約為28名,他們的生活環境以及西洋樂的教育背景助其在作品理解上更勝一籌,而參與此次角逐的中國選手實力也是不容小覷,其中包括之前剛剛在仙臺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得第三名的朱丹,演奏技巧令人“驚艷”。
其次是比賽曲目難度頗高。據林耀基教授介紹,比賽將分三輪進行,在進入決賽的選手中評出6個名次獎,其中一等獎得主將獲得高達20000美元的獎金,參照其他同類比賽,此次設置的獎金額屬于比較高的,因此在選手的水準要求上也比較高,這一點從決賽曲目上也可以看得出來,決賽曲目為維瓦爾第的《四季》“春”、“夏”或者“秋”、“冬”,“這一室內協奏曲是相當難的,不僅考驗參賽選手對室內樂水平的了解程度,而且還將設置不同的環節對不同年代、不同曲風的作品予以考查。”最終的決賽只有六個人參加,但賽程卻是最長的,每個人比賽大約需要50分鐘,分兩天進行。(特派記者周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