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日內閣通過2005年度《防衛白皮書》影射“中國威脅”
昨天上午,日本政府舉行的內閣會議通過了2005年度《防衛白皮書》,在這份白皮書中,有相當的篇幅涉及了中國,整體內容上延續了去年的路數,繼續別有用心地使用上一年度白皮書中所謂“有必要客觀評價中國軍事現代化的目標是否超過了防衛所需的范圍
”的曖昧說法,并渲染所謂中國海軍“戰略空間擴大”,空軍向“攻防一體化”轉型等,同時不厭其煩地用國防預算數字的演繹手法來影射“中國威脅”。
此外,還涉及了臺海軍事與朝鮮核武等問題。
在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按照常理,日本應該是低姿態向中國和世界表達其懺悔和反思的,但是,截然相反,日本今年高調得反常:與中國直接相關的問題有東海油氣之爭與釣魚島爭端等,與中國和其他國家有關的否認慰安婦、發行右翼教科書以及爭做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等。而這些高調之舉都是與世界大多數人民的期待相悖,與歷史和現實相悖。這一次,日本的《防衛白皮書》又一次以強勢姿態試探中國與世界的容忍度。
鋪陳中國軍力損害中日關系
聯系前一天日本自民黨修憲草案建議將自衛隊變為軍隊,認為日本自衛隊應該扮演更重要的軍事角色,日本的軍力不僅要能夠自衛,還要在全球安全防衛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一舉動,顯然會引起人們對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的憂慮,這種憂慮在日本右傾化的社會現實狀況下,不無其合理之處。
《防衛白皮書》提及中國軍費開支的持續增長以及中國軍事的現代化問題,并特別提到中國在核武器和導彈領域內的發展。《白皮書》稱日本目前正在密切關注中國海軍艦艇的一舉一動,并關注中國在東海地區開采天然氣的項目問題,同時提到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在世界范圍內外交地位的提升問題。
日本這種不惜篇幅地對中國軍力的極度關注,一方面與美國7月公布的《年度中國軍力報告》相呼應,強化美日安保條約;另一方面,表明了日本對中國的極度關注和相當戒備。正值中日關系緊張之際,日本官方文件公開渲染所謂“中國威脅”,沒有任何事實根據,是極其不負責任的。這無助于兩國建立安全互信,只會誤導公眾,導致彼此猜疑和感情對立,損害中日關系。
以地區內秩序意圖染指臺海
根據新防衛大綱將日本自衛隊的海外活動升格為“本來任務”的思路,白皮書強調軍事的作用,在傳統的“國防”之外,應擴展到“地區內的秩序維持”和“世界規模的協調”。我們不知道這一思想對日本關注臺海局勢有無指導意義,但是,《防衛白皮書》明確關注了中國曾警告過日本的臺海問題。
《防衛白皮書》指出,臺灣在2006年以前,海軍、空軍和地上部隊還足以確保質的優勢,但若不有效轉換戰力,則面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幅軍事現代化,2006年以后,中國大陸將慢慢取得軍事優勢。在此,日本不僅報告了所謂臺海軍事形勢,還給臺灣開了“藥方”。
日本此舉,其用意不可謂不苦煞。其一,與美國軍力報告中所謂“中國快速現代化的軍隊可能對區域安全構成長期威脅”相應。
其二,企圖染指臺海之意彰顯。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中國曾多次表示,任何國家無權干涉,但是日本的這種行為,是無視中國警告之舉。報告還聲稱,對兩岸邁向和平解決問題的動向表示關切,其在歷史問題上的狹窄視野,在此似乎表現得過于寬廣。
窮其所有借口尋軍擴合法性
《防衛白皮書》在提及朝鮮時指出,朝鮮可能會通過有意制造緊張氣氛而實施邊緣政策,與此同時尋求獲得核武器。白皮書稱:“朝鮮此前一直在開發、部署和擴散彈道導彈,朝鮮的導彈和核問題總體上來說已經成為了亞太地區乃至國際社會的一個主要不穩定因素,朝鮮的一舉一動都非常引人關注。”
除了日本對朝鮮的歷來敵視態度,日本關注或者夸張朝鮮核武,其背后是日本利用可以利用的借口,為日本的軍力“不僅要能夠自衛”、從而進行擴軍尋找其合法性,為日本政治和軍事全面“走向世界”尋找理由。
因此,需要關注的不是中國軍力與臺海局勢,也不是朝鮮核武,而是日本在東亞的軍國主義角色或其企圖。(任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