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權如此放心,是有根據的。    為了保衛黃崖洞兵工廠這顆“八路軍的掌上明珠”,左權在建設這一工廠時,利用黃崖洞的天然地勢和他掌握的現代軍事知識,設計了一個完
整的嚴密的防御體系。    這個防御體系,外圍設有兩道防區、三道雷區,核心區又布置了三道火力和一個大雷場。防區內,明堡、暗堡、交通壕、投彈所縱橫交錯,形成交叉、直射、側射、斜射、倒射等強大的火力網。核心區內還挖有秘密坑道,一旦堅守不利,部隊和廠區內的物資能安全地轉移。
   經過反復測試和實戰演習,左權對這個陣地的防御能力充滿信心。
   一次,彭德懷前來視察,問左權:
   “敵人要是來個萬人‘掃蕩’,一個團的防守部隊能頂多久?”
   左權胸有成竹地回答說:
   “我們不讓一讓路,敵人五天內攻不進廠區。”
   左權是在黃埔軍校和伏龍芝軍事學院受過正規系統軍事教育的軍事專家,回國10年來,很少有機會應用他所學到的現代陣地防御戰知識。現在這種機會來了,他感到極為興奮。
   而這里的守備部隊還從來沒打過這種自己有現代防御陣地的仗,也很緊張很興奮地準備起來了。
   這里是兵工廠,守備部隊的人數雖只有二三十名,火力卻不少于一個團。
   兩邊的山頭、崖頭上,架起了幾挺機槍,部隊送來檢修的幾門迫擊炮也修好了,架在陣地上。更威武的是那地雷陣:山頭上,埋了幾組大拉雷,壓著無數大大小小的石頭,只等敵人一來,就給他一個“天女散花”。
   工人組成了一個約一連兵力的自衛隊。這個自衛隊,從隊長到隊員,還沒有一個人打過仗。他們有的心癢癢的,急盼著日軍早點來,也有的心虛怯戰,臉色緊張地盯著前方。有的主張主動出擊,引來敵人,有的主張打一下就跑,防止被優勢敵人包圍。
   陣地上吵吵嚷嚷。畢竟是沒有受過實戰鍛煉的工人。下午,敵人終于出現了。
   一支約四五十人的先頭部隊小心翼翼地在前面開路,后面跟著黃乎乎的一大群。
   “不要急,等先頭部隊過了之后再開槍。”
   八路軍排長下了命令。
   可是,沒打過仗的工人自衛隊緊張地忘了這一命令。拉雷小組一見日軍進雷區,激動地拉響了地雷。
   “轟隆”一聲,漫天石頭從天而降,狠狠地向鬼子的隊伍砸去。
   頓時,迫擊炮發射起來,機關槍開了火,“劈劈啪啪”的步槍聲更是像炒熟了的豆子般到處響起來。
   日軍急忙后退。從望遠鏡看去,只見幾個指揮官聚在一起,對著山頭比劃了一陣。他們以為遇到了八路軍的主力部隊,就帶著隊伍撤走了。
   工人們為自己無一傷亡就打退了一大群日軍而興高采烈。等著關門打狗的守備分隊則為工人自衛隊嚇跑了日軍,沒能予以敵人重大殺傷而感到遺憾。相互之間,還鬧了一點小別扭。
   當聽到大批日軍向兵工廠進犯,而工廠守備力量過于薄弱時,左權的內心深處還是很緊張的。一聽日軍退了,就熱情地鼓勵說:
   “行!試槍試炮試炸地雷,就嚇退了鬼子幾千兵,這就是不小的勝利!”
   高興的同時,左權也為兵工廠的暴露深感憂慮,建造這樣一個兵工廠,多不容易啊!有這樣一個兵工廠修槍修炮,制造槍支彈藥多重要啊!“讓工人練練膽”只是一種應急措施,要完全守住這個兵工廠還是不行的。于是,他又調一個主力團———385旅14團專門負責阻擊進犯兵工廠的敵軍。同時還派專人向正在前線巡視的彭德懷作了匯報。彭對日軍摸進兵工廠十分惱火,親自調查,嚴厲追查原因。后來得知,竟是總部特務團的一名參謀叛變投敵,泄漏了兵工廠的秘密。
   這家伙,了解兵工廠的防御體系,兵工廠的命運又會如何呢?
   11月7日深夜,總部特務團團長歐致富接到彭德懷的電話:
   “歐致富,你聽著。特務團所有預備隊,立即撤進黃崖洞。黃崖洞的守備部隊,天亮前進入陣地。有困難也不許討價還價。”不等歐致富回答,也不等他詢問,“啪噠”一聲,電話掛上了。
   歐致富連夜執行命令。第二天天一亮。電話又來了。
   “歐致富,第一號命令執行完了嗎?”彭德懷劈頭就問。聽到滿意的答復后,彭德懷變了口氣:
   “坂垣師團的一個旅,想來參觀我們的兵工廠,你們要準備好好迎接。你說實話,能頂多少天呀?”
   “首長讓我頂多久就能頂多久!”
   “哈。你這個小子,什么時候學會了踢足球,把球踢回來了!好吧,你就聽參謀長的部署!”
   “5天怎么樣?”左權接過電話問道。
   歐致富琢磨了一下,望了望身邊的副團長和參謀長,說:
   “只要戰局需要,十天半個月,一個月也能頂!”
   “那倒不必。彭總的意思是,既然敵人老想進黃崖洞揀點破爛,就干脆讓他們進入防區內吃一頓‘老虎食’,把敵人的精銳旅消滅一大半,提高部隊防御作戰的能力,檢驗一下我們經營多年的防御設施。”
   “是,明白!”
   “介紹一種戰術給你們作參考。你吃過牛筋嗎?那東西,又粘又韌,用力太大,會把牙齒粘住,過小,又咬不斷。只有猛中求穩,不急不躁,不惶不恐,不緊不慢,才能吃得津津有味。你們這次戰役,要采用這種‘咬牛筋’戰術,要緊緊地咬住敵人,別讓他跑了,又要猛中求穩,以守為攻,以靜制動,以逸待勞。先在山口頂住兩天,剎剎敵人的勢頭,再到二道防線上頂住兩天,最后撤到主峰上,會合增援部隊給敵人一個反包圍。”
   11月10日,敵人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開始進攻。
   這一仗,日軍先后投入了5000兵力,但卻難以用氣勢洶洶來形容。因為他們有時用羊群開路,有時用毛驢開路,有時還殘忍地驅趕平民開路。黃崖洞的雷陣把敵人嚇破了膽,氣勢未戰先衰。
   平時受彈藥困乏之苦的八路軍戰士,在這一仗大過“槍癮”、“手榴彈癮”。17歲的司號員崔振芳,投一個手榴彈,數一個數,竟一口氣投了120顆手榴彈,打死鬼子上百名,被總部授予戰斗英雄的稱號。子彈也很充足,放開手打,也可打一兩個月。
   缺乏的武器彈藥是大炮和炮彈,全團只有兩門大炮,僅12發炮彈。發射大炮必須請示總部首長,團長沒有權力下令開炮。
   日軍則配有11門重炮,還有大批小鋼炮、迫擊炮。更厲害的還有當時剛發明的火焰噴射器。最初,戰士們不知那是什么家伙,沒有很好提防。一個班的12名戰士:王振喜(班長)、韓立合、李如坤等在水腰山口前沿陣地打死了200多名日軍。敵人背著火焰噴射器再次發起進攻時,他們仍按老戰術打,沒做好隱蔽準備,竟全部被噴來的火焰所吞沒。戰后,總部授予他們“黃崖洞十二勇士”的稱號。
   11月19日凌晨,進行了九天九夜的黃崖洞保衛戰結束。我軍不及1500人的團隊,抗擊了5000多敵人的進攻,把2000多敵人擊斃在黃崖洞山里,其中包括5名大隊長以上的軍官。我軍僅傷亡營長龐粟以下166人,“開中日戰況史上敵我傷亡對比之空前未有的紀錄”。被中央軍委作戰部譽為”最成功的一次模范戰斗”。(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