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聯盟”之所以四遭“挫折”或“重創”,與它們在安理會改革問題上奉行的政策和策略有關:觸犯成員國;愚弄成員國;使用投機手段;違反國際民主化原則;沖擊協商一致原則。———吳妙發
最近,聯合國安理會改革又增添三個不利于“四國聯盟”的要素。
一是“團結謀共識”正式向第59屆聯大提
出要求增加10個非常任理事國的決議草案,使“四國聯盟”欲求必得的數字天平上失去了一個重要的砝碼。二是“四國聯盟”和非盟尋求妥協的談判進程頗不順暢,欲把非盟這一“大票倉”的全數53票納入“四國聯盟”很難如愿。三是使“四國聯盟”“驚慌異常”的是,美國代表竟親自出面,與非盟代表在紐約開了一天的“閉門會議”,對后者施加影響,這是繼美國欲拆散“四國聯盟”之后,阻斷“四國聯盟”和非盟達成妥協的又一招狠招。
上述三要素或構成“對峙”,或形成“挫折”,或成為“打擊”,均對“四國聯盟”造成“包圍式的狙擊”,使其“入常”前景越加渺茫。
“四國聯盟”中有的國家原來咄咄逼人的言詞被“悲觀”表述所代替;有的原來聲稱“四國可得130票,而且這一數字正在穩步上升”,現在更正為“要想得到128票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有的寄望美國不堪重壓改變現有立場。
“四國聯盟”之所以四遭“挫折”或“重創”,與它們在安理會改革問題上奉行的政策和策略有關。首先,觸犯成員國。四國一開始就毫不顧及聯合國的團結,毫不考慮聯合國須進行多方面改革的全局,挾持聯合國成員國服從它們成為“新常任”的時間表。其次,愚弄成員國。“四國聯盟”中的日本對自身所犯戰爭罪行不進行真正懺悔,利用不少當時尚未獨立的非洲和拉美國家不甚了解兩次世界大戰歷史的狀況,采取欺騙世界輿論的手法,輔之以金錢手段,企圖強行取得入場券。第三,投機手段。“四國聯盟”中有的國家對戰爭罪行進行了深刻的反省,在“入常”問題上贏得了同情;有的國家在地區事務上有重要影響,對和平做出了貢獻,它們的“入常”努力也贏得了不少國家的肯定。但是它們出于單個國家利益、急于“入常”的主觀意愿,同聲名不好的國家捆綁在一起,被拉下水。第四,違反國際民主化原則。為了“入常”,四國采取了一系列同國際民主化相悖的手段,如越過《聯合國憲章》規定的重大問題須經地區小組磋商和認同,代之以所謂的大會“秘密選舉”,進行暗箱操作和隱形控制;用規定時限和強行表決取代耐心協商、待時機成熟后再行表決的民主程序;自行圈定候選國名單,既無視廣大成員國的意愿,又造成成員國之間的猜疑和不團結,等等。第五,沖擊協商一致原則。四國無視安南屢次提出的不擴大否決權的協議,再三挑戰這一底線,造成成員國之間的不合。
現在,“四國聯盟”寄望于與非盟達成妥協。目前來看,有三種可能:第一種,阿爾及利亞、埃及、肯尼亞等國放棄“非盟提出的否決權不能更改”的主張,支持尼日利亞等國“否決權可以靈活考慮”的立場,與“四國聯盟”達成妥協,共同成為“四國聯盟”決議草案的提案國。這種可能性不大。第二種,非盟放棄自己的決議草案,由成員國自行決定立場。這樣,“四國聯盟”可以攬到一些票數,能否湊滿128票尚難斷言。第三種,非盟堅持自身立場,“四國聯盟”功敗垂成。但無論出現哪種情況,“現五常”的立場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吳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