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煉油、大造船、中海油、上汽通用五菱……在幾十家世界五百強企業進入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同時,中國國內大企業也紛紛涌入開發區,使這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呈現出內外資企業千帆競發的局面。
在中國國家級開發區當中,青島開發區這種內外資齊頭并進的局面形成了獨特的招商引資現象。“兩條腿走路才
能走得穩,才能規避世界經濟氣候中不利因素的沖擊。”這種踏實厚重的經濟布局來自于青島開發區近幾年適時調整的招商引資策略。
過去,青島開發區和全國其他開發區一樣,推行的是以“外向型經濟”為主、重點引進海外資金的招商引資策略。但隨著中國入世與國際市場接軌,開發區管委已經意識到對內招商的重大意義,并在實際工作中進行了具體實踐。在這一時期,海爾、海信等國內知名企業順勢進入開發區,與當地企業澳柯瑪一道,構成了穩固的家電電子聯盟,并成長為開發區家電電子產業集群,一批其他大中小型企業也嘗試著在西海岸扎根。
從二00二年開始,青島開發區有意識地加重國內招商的力度,專門成立了國內經濟合作辦公室,提出了“外引內聯”、“區域之外都是外資”的招商觀點。隨后更成立了專業的國內投資促進局,配備專業招商人員,策劃專業招商策略。一批批內資項目紛至沓來,北船重工、中集、太平貨柜、萊鋼、邯鋼等企業與外資企業共同形成了六大產業集群,內外資同臺競技使青島開發區的產業結構呈現出多元化發展局面。
內資企業在開發區大發展還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這些企業是在集群化招商的構想之下被引進的。內企進入開發區絕不是“打開閘門式”的蜂擁而入,而是為壯大六大產業群而有取舍地引入。譬如中石化大煉油的進入擔當起石化產業的龍頭,北船重工移師開發區打造造修船基地,邯鋼、萊鋼等鋼鐵企業建起開發區鋼鐵走廊,中集、上汽通用五菱等企業形成汽車產業。厚實的“國家隊”讓青島開發區向著半島制造業基地核心區的目標不斷邁進。
已開發建設二十年的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累計引進過億美元的項目十一個,過千萬美元的項目三百一十三個。僅今年上半年,開發區就引進項目二百九十七個。其中,外資項目一百個,實際利用外資三點九億美元,過億美元的項目三個,過千萬美元的項目十五個;內資項目一百九十七個,實際到位資金三十二點六億元人民幣,過億元的大項目八個。(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