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2005年,我市農業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經濟發展,糧食豐收,農民負擔減輕,收入增加,成為郊區國民經濟運行中的一大亮點。 據數據統計分析,上半年,郊區五市完成地方生產總值634.6億元,增長20.5%。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3億元,
增長30.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92.7億元,增長64.3%。全市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960元,增長13%。 農業生產形勢喜人,重點工作進展順利。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解決“三農”問題,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廣大農民,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力的一個重大課題。我市為此在年初確定了16項重點工作,加快農業發展。如今時間過半,任務也過半。值得一提的是,“十大現代農業體系”建設規劃已全部編制完成,其中的八個體系已通過專家論證;100萬畝優質高效糧食示范區建設進入大規模實施階段,先后投資8684萬元,重點加強農田水利、林網道路建設和良種良法配套、科技培訓等。今年,100萬畝示范區夏糧總產達到43.3萬噸,畝產433.3公斤,高于全市平均產量35.3公斤,增幅8.9%。同時,全市農業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國家級、省級龍頭企業分別達到10家和19家;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快速發展,上半年,新增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6個,總數達267個,完成年計劃的89%,我市也被列為全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試點市。此外,山東國際農產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設主體工程已經完成,招商招展已全面展開,今年將依托中心舉辦2005青島國際農產品交易會。
郊區工業加快發展,經濟活力不斷增強。上半年,郊區五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51.5元、銷售收入686.7億元、利稅29.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7.4%、53.2%和56.3%。
在工業崛起進程中,我市注重突出抓好各類工業園區的規劃整合,建設現代工業集聚區,海爾膠南工業園上半年完成投資8億元;平度市“三大工業板塊”完成投資2.6億元,實現工業產值66.5億元,占平度市總額的58.7%。
同時,民營經濟乘借政策扶持的“東風”快速發展。1-6月份,郊區五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270億元、稅收15億元,分別增長23%和30%。僅即墨市上半年就新增民營企業455家,總數達到5625家;新增注冊資金1000萬元以上民營企業10家,總數達到105家,“即發”、“金王”被商務部確定為2005--2006年度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名牌。(本報記者梁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