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省內各市大都下發了“節約辦公”的意見,這是好事,有道是: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政府辦公率先節約,才能帶動全民節約,達到建設節約型社會之目的。 作為發展中國家,人口多,人均占有資源相對少。但是我們的節約意識卻很淡薄。不妨說一件小事,記者因工作原因
經常參加一些官方或非官方的新聞發布會,出于“優待”,大多入會者面前都有成瓶的礦泉水,本意是供潤喉、解渴之用。遺憾的是,不少人抿上一口,就丟棄在那里,每每會議結束,一瓶瓶開啟而未喝完的軟飲料就被清潔工收走,如果把類似會議上的軟飲料集中起來,數量肯定很驚人,浪費大了! 記者還曾接觸過一些運動隊,比若說足球運動員,一場訓練課往往也是“浪費水課”。大多數人累了,逮住一瓶水喝上幾口隨手就撂一邊了,過上一會兒是休息時間,又會隨手開另一瓶水,重復第一瓶的浪費動作。而記者曾接觸過從韓國來的運動員,卻很少有這類毛病。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瓶水,看起來是小事,但小事往往反映大問題。當浪費成為一種習慣,想節約就難了。
溫家寶總理在全國建設節約型社會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事關現代化建設進程和國家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福祉和根本利益,事關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可見,深入持久地開展資源節約活動,加快推進節約型社會建設,已經是非常迫切了。
就半島城市群而言,是我省經濟最為發達和活躍的區域。抓經濟的同時,當注重節約資源和能源,以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突破資源環境的瓶頸約束,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發展新路子。不能回頭再走粗放發展的老路。
經濟發展要走循環經濟之路,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政府辦公當然也得有節約意識。最近威海市政府號召各級機關和部門以實際行動建設節約型機關,要求干部職工從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一升油、一分電話費開始,逐步養成節約型辦公習慣。筆者認為,“養成習慣”這個提法很好,只有把節約培養成骨子里的習慣,才能自覺地杜絕“奢靡”之風、浪費之風。
半島城市群的建設還是起步階段,每一項工程都是新的,如果在起步階段就養成節約的習慣,節約到骨子里去,對于建設“大而強、富而美”的山東,將是一件何其重大的事情。
齊魯大地,原本就是傳統美德發祥之地。在當下,建設節約型社會可謂有著諸多良好的基礎。青島等半島城市都在忙著創城,節約也是一項重要內容,節約本來就是一種文明,現在要做的,就是更加重視之、發揚之。 ■劉紅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