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6月30日訊
記者原國鋒報道:在正在舉行的2005年中英標準高層研討會上,國家標準委副主任張延華指出,國家標準委正和相關部門加緊制定《2005—2007年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標準發展計劃》,一大批產品能效標準和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也在緊鑼密鼓地修訂、制定之中。力爭用3—5年時間,在我國建成適合經濟發展和
節約型社會需要的節能和環保標準體系。
張延華說,我國單位產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其中,火電、水泥等8個高耗能行業主要產品單位能耗比國際先進水平平均高40%。我國現在有120多項國家節能標準、60多項可再生能源標準和400多項環保標準。盡管我國節能和環保標準工作近幾年取得了較快發展,但與當前的能源形勢和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相比,標準化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缺乏資源節約標準發展規劃研究,節能和環保標準體系不完善,大部分工業用能設備沒有能效標準、標準實施缺乏相應的政策和法規保障等。國家標準委將會同相關部門努力促成這些問題的解決,以充分發揮標準在節能和環保中的作用。
標準是從源頭控制能耗的技術措施和政策手段。專家建議,作為各項節能保障措施的重要內容,標準化工作必須圍繞重點領域和重點工程。相關部門要盡快推出《節能產品目錄》,制定和實施具有強制性和前瞻性的能效標準,加快建立和完善以《節約能源法》為核心的節能法律法規體系。同時,建立和完善節能監督機制,加大監督執法力度。
又訊 記者從國家標準委獲悉:旨在控制汽車油耗、節約石油能源的《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強制性國家標準從7月1日起開始實施。
該標準按照整車整備質量對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提出了要求,適用于以點燃式發動機或壓燃式發動機為動力,最大設計車速大于或等于每小時50公里、最大設計總質量不超過3.5噸的M1類車輛(9座以下載客汽車),但不包括使用氣體燃料和加醇燃料的車輛。
據介紹,我國汽車技術水平相對落后,單車燃油消耗明顯高于國外。提高汽車的燃油經濟性,從總體上控制汽車燃油消耗已經成為我國政府和汽車行業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如不及時解決,將對我國的石油安全構成嚴重挑戰。這項標準填補了我國汽車節能標準的空白,充實和完善了我國汽車強制性標準法規體系,將推動我國汽車燃料經濟性的提高和汽車技術的全面進步,并為國家汽車主管部門制定各項汽車節能政策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