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昨日從市衛生局獲悉,為進一步加強社區(鎮、村)慢病預防和控制工作,市衛生局首次制定下發了《社區(鎮、村)居民高血壓防治工作指南(試行)》和《社區(鎮、村)居民糖尿病防治工作指南(試行)》,指導基層衛生保健人員提高對高血壓、糖尿病的認識,掌握開展防治
措施的原則和方法。 終生慢病需社區干預
專家指出,高血壓是常見的慢性病,如果不加以治療和控制,有可能引起心、腦、腎等臟器嚴重的并發癥,嚴重者可危急生命。而到目前為止,高血壓只能被控制,而不能完全治愈。所以在醫生指導下積極有效地控制血壓可避免或延緩并發癥的發生。
糖尿病是一種不能根治的終身性疾病,其潛伏期較長,癥狀不明顯,可合并多系統、多臟器并發癥的常見疾病,但藥物治療和營養、運動干預效果明顯。在醫生指導下積極有效地治療可減輕病情,推遲或減少并發癥發生,提高生活質量。
為此,我市將高血壓、糖尿病防治工作納入城市社區及農村基層衛生服務的工作考核,并首次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指南。
建立社區慢病防治系統
《社區(鎮、村)居民高血壓防治工作指南(試行)》提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通過對35歲以上首診病人測量血壓、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和組織社區居民健康檢查等方式檢出社區高血壓患者;逐步開展高血壓及相關疾病、危險因素的監測,為制訂本社區(鎮、村)高血壓防治策略提供依據。同時,開展社區(鎮、村)人群健康教育,為社區(鎮、村)人群提供控制高血壓危險因素的知識和方法,促進社區(鎮、村)人群掌握高血壓防治知識、轉變態度和形成良好的行為;建立高血壓病人管理信息系統,對高血壓患者進行病情評估和危險因素分層,實施隨訪管理。
《社區(鎮、村)居民糖尿病防治工作指南(試行)》提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要開展社區(鎮、村)人群健康教育,為社區(鎮、村)人群提供控制糖尿病危險因素的知識和方法,促進社區(鎮、村)人群形成健康行為;在社區(鎮、村)居民健康檔案的基礎上建立糖尿病患者管理信息系統,組織開展糖尿病高危人群篩查工作,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病情評估和分組,實施隨訪管理。
慢病防治三項原則
兩個指南明確提出了高血壓、糖尿病治療的三項原則。
一是終身性,即應當對患者進行終身治療,并隨病程進展不斷調整治療方案;二是個體化,即治療方案的制訂應考慮患者的臨床情況、危險程度、日常工作和生活條件,制訂個體化治療方案,防止和減低高血壓、糖尿病相關疾病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三是綜合性,綜合治療措施包括飲食控制、運動、控制體重、戒煙等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
與上級醫院雙向轉診
指南提出,為確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治療,發揮社區(鎮、村)醫療機構和二、三級醫療機構的優勢和協同作用,患者的治療應當實施雙向轉診。
二、三級臨床醫療機構負責新發現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案的確定和一組患者(高血壓重點組及血糖控制不佳組)的臨床治療方案的調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負責患者的維持治療和常規復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應主動與上級醫院協調建立患者轉診制度,及時將新發現的、血壓或血糖控制不良的和病情惡化的患者轉診至上級醫療機構,待患者治療方案確定并病情穩定后再轉回本院進行管理。
此外,兩個指南還就血壓測量、血糖監測、病人管理、藥物使用、并發癥的預防和處理、康復護理等給出了詳盡的指導,為社區慢病干預工作提供了切實可行的依據。(本報記者王麗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