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根據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今年起我國取消了汽車進口配額許可證管理,并進一步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受“落地納稅”政策、品牌經營資質管理、國產汽車替代效應三大因素影響,上半年我國進口汽車僅為6.4萬輛,比上年同期大幅減少33.6%。 自2002年開始,
我國大幅降低汽車進口關稅,汽車進口迅速增加。據海關統計,2004年我國進口各類汽車整車(含成套散件)17萬多輛,比2001年凈增10萬輛。 今年1月起,國家將汽車進口關稅下調至30%,并取消了配額許可證管理。為了實現汽車進口政策的平穩過渡,國家對汽車進口實行自動登記進口管理,進行品牌經營,并取消了實行多年的進口汽車保稅政策。 取消進口汽車保稅政策后,所有進口口岸保稅區不得存放以進入國內市場為目的的汽車,進口汽車一到口岸就必須納稅報關。受這一政策影響,上半年國內各口岸保稅倉儲方式進口汽車大幅下降70%左右,保稅倉儲汽車主要作為轉口貿易目的進口。 今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規定的“保稅”生產方式使主要進口零部件要繳納與整車進口相同的較高稅率,進口成本提高限制了部分高檔品牌汽車全散件(CKD)或半散件(SKD)方式的組裝生產,也減少了成套散件的進口。 根據《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的有關規定和《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中對汽車品牌銷售所作的規定,只有得到國外汽車廠家授權的企業才有資格進口和銷售進口汽車,經營資質的高要求、高準入門檻使一批進口汽車經銷商退出市場。 國內汽車廠家今年上半年推出了大批新車型,包括高檔轎車和越野車。國產汽車的進口替代效應進一步增強,擠壓了進口汽車的市場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