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膠南市榮膺“山東省文明城市”之后
六月的膠南,碧草如茵,百花爭妍。承載著千年文明底蘊,律動著區域經濟蓬勃發展活力的瑯琊郡都再傳喜訊:日前,膠南市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東省首批“文明城市”光榮稱號!案邠P風帆破浪行”。膠南,這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環境優美、充滿勃勃生機的現代化文明城市,正日漸成為半島城市群中一顆耀眼的明珠。
與和諧牽手
社區是社會的基礎,社區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抓好社區建設就等于打牢了膠南市文明大廈的根基。如今,走進膠南市的社區,處處文明新風撲面,扎實的社區建設推進舉措正在給越來越多的市民帶來更多的實惠和驚喜。
“綠色社區、安全港灣、溫馨家園”是膠南社區建設的基本目標。
正在珠山街道福山社區老年人活動中心下棋的楊大爺,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今年5月份,楊大爺心臟病突發,病情危急,當時只有八歲的小孫女在家。機靈的小孫女找出社區發放的“樓院情深、鄰里真情”連心卡,撥打了社區服務站的救助電話。三分鐘內,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護人員就趕到楊大爺家中,對他進行了急救,并立即將楊大爺送到了醫院!靶姨澤鐓^服務站的工作人員啊,不然我現在恐怕就不能坐在這里下棋嘍。”楊大爺深有感觸地說。
為進一步繁榮文化事業,膠南市新建了1萬平方米的社區老年服務中心和6700平方米的星光大廈,組建了100多支業余文藝宣傳隊伍,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形成“天天有活動、月月有演出、節日送大餐,人人都參與,無處不歡樂”的氣氛。“銀幕傳真情”廣場免費電影夜市,讓膠南的老百姓夏夜有了消暑的好去處;民間藝術表演已成功舉辦了十八屆;連續7年舉辦的“膠南之夏”藝術節,更是屆屆有亮點、出新意。逢年過節,鄉村、街道、社區普遍組織小晚會、小演出等活動,廣大市民從被動旁觀者變成主動參與者,在參與中得到藝術享受。
為經濟助力
“城市的競爭在于環境”。膠南將綠色定為城市的主色調,努力構建一個親水親綠、適宜人居、適宜發展的自然生態城市。為了讓城市更靚麗,膠南市建起了由文明辦牽頭,城建、環保、公安、衛生、工商、文化、交通、教育、廣電等部門通力協作,社會各方聯動的城市文明體系。
于是,城建局動起來了:總投資20.04億元的小城鎮建設把城市變美了,2998盞新安裝路燈讓城市更亮了,118.47公里新開通的道路使老百姓出行更方便了。
于是,環保局動起來了:水質達標、空氣清新、環境清幽,讓很多外地人都想把家搬到膠南來,“海燕環保學!、環保宣傳站的成立和一系列綠色教育活動的開展,讓環保觀念深入人心。
與此同時,膠南市以“創新、服務、卓越”的理念,推進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深入開展把“第一時間”交給群眾主題實踐活動。
落戶膠南的青島木村藥業公司,新項目調整申請才剛上報了兩天,該公司就接到了膠南市行政審批中心工作人員的電話,工作人員用親切的普通話請她到“一站式”服務窗口去取一份通知,而這份通知的下發則意味著立項的申請正式獲得了通過。“當時接到這個電話,就有一種喜出望外的感覺,僅僅過了兩天時間,申請就被通過了!”回憶起接電話時的心情,青島木村藥業公司的李莉感慨萬千:這在一站式窗口成立以前,就算用人盯人的戰術對一個項目的建議書進行審批,最快也要兩個月!
從兩個月到兩天,縮短的不僅僅是時間,改變的還有政府與群眾之間的心路歷程。來膠南投資的韓國客商姜一元先生說:“美麗的城市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這里是最好的創業之地!”
在鄉野扎根
建設文明城市必須將農村和城市整體推進,統籌城鄉,才能彈出文明創建良性互動的和諧音符。膠南市委書記張大勇表示:“膠南每年投入的涉農資金達到5億多元,僅去年市財政就向農村轉移支付1.1億元,占全市財政收入的12%,現已初步構建起社會保險、醫療、救助、福利、慈善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
去年,大哨頭村村民張金蓮突發心肌梗塞,先后三次住院,做了心臟搭橋手術,共花掉6萬多元,按照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她已報銷醫藥費3萬多元。張金蓮說:“如果沒有合作醫療的話,這些錢咱可都得自己扛著呀!”
膠南讓公共財政陽光普照農村的同時,以“抓點、連線、帶片、促面”的工作思路推進農村整體文明建設水平,先后培育了隱珠鎮北高家莊、瑯琊鎮臺西頭等5個文明標桿村莊,目前全市共有市級文明創建重點村46個,文明線4條,文明片30個,總投入超過3000萬元。
膠南通過實行村級組織“四權”決策機制,讓老百姓參與村務決策,使農民從觀眾變為演員,從配角變成了主角,從而從制度層面上消除了干群矛盾。開展“科室聯村1對1、黨員聯戶1+3”活動后,黨員干部肩扛化肥、米面,手拎科技書籍進村結窮親,入戶解民憂。該市夏河城前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云貴激動地對記者說:“市直機關黨員進村結交窮親戚,幫助俺們貧困村民治窮致富,俺打心眼里感激啊!”本報記者韓軍營通訊員祁曉孫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