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據《環球時報》報道,二戰期間,日本違反國際條約,秘密制造
用于作戰的毒氣,大量裝有毒氣的炮彈被運往中國。2005年6月,《環球時報》記者專程來到戰前日本的毒氣制造基地———大久野島進行采訪。    毒氣運往中國戰場    山內先生原是廣島縣竹原市的教師,退休后專門研究“毒氣島”的歷史。山內介紹說,日本在二戰期間秘密實施毒氣戰,全國有兩處生產毒氣的基地,一是舊海軍管理的習志野,再就是由舊陸軍管轄的大久野島。大久野島制造的毒氣占總量的90%。這里生產的毒氣主要運往中國戰場使用。    戰后遺留大量毒氣    據調查,二戰結束后大久野島及周邊地區遺留約3240噸毒氣和大量毒氣彈,這個量能把全世界的人都毒死。    大久野島被美軍接收后,美軍用將近一年的時間對當時剩下的毒氣做了處置。據記載,當時投入海洋的毒液就有1845噸,燒掉和就地掩埋的毒氣彈達65萬多件。    島上依然“有毒”    在大久野島北部的一個工地上,帶著口罩的工人把掘土機挖出的泥土密封在白色的布袋里,這是為準備修建防潮堤所作的毒土清理。1996年,環境廳對“毒氣島”作了第一次土壤和水質調查,結果發現土壤含有大量砷化物(俗稱砒霜),污染濃度超標達470倍。政府被迫投入巨資把毒土挖出,送到工廠進行清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