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敵人的炮眼,那已經沒有關系了。對付近在咫尺的野外散兵陣地,炮已經沒有多大的用處了。    但我們的炮還是很有用處。攻城部隊共配有一門
山炮和一門平射炮。    陳賡下令:山炮擺在東門外西北距敵堡壘90米處的高地(東門樓西北沒有槍眼),平射炮設在城“北”的一處高地。
   陳賡還下令:以我軍山炮開火為總攻信號,炮一響,各封鎖射孔的火力同時開火,步兵同時沖鋒。如某一射孔射出了子彈,追究壓制火器的責任,如步兵不敢沖上前去,以臨陣脫逃處分。
   9月24日15時30分,一場安排得異常嚴密的總攻擊開始。
   “轟隆、轟隆”一連5發山炮炮彈準確地落在西城門的大碉堡上,將碉堡打坍了一大半。
   一切按預定的計劃進行。
   一連5次沖鋒,將敵人從碉堡趕出來,又趕進去,最后殲其大半,將殘敵全部趕出了城。倉皇逃命時,日軍又使出“絕招”,施放國際上禁用的毒氣彈,我攻城部隊幾乎全部中毒。
   榆社城被占領了,但東門外那個由11中和關帝廟(又說為文廟)及懸崖組成的主陣地還在日軍手中。
   “媽的!又放毒了!又放毒了!”“毛巾!毛巾!”“小便!小便!”“別緊張,堅持幾分鐘就過去了。”
   毒氣波及全城,陳賡、周希漢及攻城部隊全體官兵再次中毒受傷。
   “堅守陣地,停止攻擊!”陳賡忍受著昏眩,下了新的命令。
   “嗡、嗡……”天空上又飛來4架敵機助戰,一次又一次地低空俯沖射擊,打得小小的榆社到處塵土飛揚。
   局勢相對穩定后,周希漢再次勸陳賡離開前線,陳賡堅持說:“我一定要看你們打下榆社城再走!”
   敵人這樣卑鄙,又有飛機助戰,下一步怎么打呢?
   “挖坑道,用炸藥將東關碉堡內的日軍送到天上去與他們的空軍會師。你有空中優勢,我有地下優勢,看誰斗得過誰!”
   為配合坑道作業,9月24日深夜,攻城部隊又發起了第三次強攻,將所有的外圍堡壘一掃而凈,并將前線陣地推進到敵軍核心碉堡和隊部的附近。
   9月25日16時45分,坑道作業完成。戰士們找來一具棺材,里面裝滿炸藥。
   一聲沉悶的響聲從地底傳出,榆社城周圍20里地都震動起來。
   敵人指揮所所在地———山西省立11中那厚
   厚的圍墻倒了!日軍隊部、營房的房屋大部被炸塌!
   核心碉堡被炸開了幾個大缺口,日本兵被炸得騰空而起,血肉橫飛。
   敵人的核心陣地完全被煙霧灰土籠罩住了。
   沖鋒號又響了,我軍發起了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強攻,清除那些躲在斷垣殘壁后面垂死掙扎的敵軍。
   “繳槍不殺!”戰士們用日語歡快地邊沖邊喊。
   殘敵急忙逃命,藤本中隊長端著一挺機槍親自開路。向東跑,被頂了回來;往西竄,又被堵住了。他絕望地把機槍交給炮兵少尉倉戶,準備掏出手槍繼續逃命。倉戶少尉伸手來接機槍,準備掩護上司。就在這火力減弱的一剎那,“啪啪”兩顆子彈,打穿了他們的腦殼。
   220多名日軍和60多名偽軍除十余名日軍被俘之外,其余被干凈、徹底地消滅掉了。我軍傷亡官兵約200余人,中毒受傷者200余人。
   日軍為我軍留下了大批軍用物資。其中山炮3門,平射炮4門(百團大戰第一階段,周希漢左翼縱隊3個團僅配備平射炮l門),追擊炮5門,輕重機槍十余挺,擲彈筒20余個,步槍200余支,無線電兩架,有線電話機10余架,食品、服裝堆積如山。
   陳賡,黃埔一期出身的著名將領。同蔣介石、毛澤東、魯迅都有相當深的個人情誼,是當時少有的見過大場面的大將,但這時,他卻快樂得像一個鄉村頑童,同電影里那些模仿皇軍的調皮小鬼幾乎沒有什么兩樣。
   你看他,走到戰利品收繳處,嘻嘻哈哈地挑了一頂帽子,隨隨便便地往頭上一戴,又拿起一件皇軍軍服,比了一下,兩只手就一左一右地伸進了衣袖,還拿起一把1米多長的指揮刀,做著各種姿勢,把身邊的干部戰士逗得大笑。
   “希漢,愣什么呀!來,你也試試看。”說著,意猶未足的陳賡挑了一件黃呢軍大衣,給周希漢穿上,看到周希漢那副拘謹的神態,陳賡還給他一粒一粒地將那金光閃閃的、排著彎弓隊形的六粒黃銅紐扣扣上。
   陳賡不但要樂一陣子,而且還要讓這份快樂永遠留存,不但要讓戰地上的軍民樂,而且要讓更多的人分享這份快樂。
   “克寒,過來,太君的,要照相。”
   “咔嚓”一聲,這位滿臉笑容、黑胡子一大叢的“太君”和那位穿呢大衣、有點拘謹地微笑著的“太君”肩并肩地合了個影,后面還湊上了一群戰士,其中兩個也戴著“皇軍”的鋼盔。
   這是榆社地區的最后一仗,早已準備好的數千名支前民眾全部集中到這里來搬戰利品,搬了整整一夜,還沒搬完。怪不得有些戰士在吃南瓜吃膩了時很想打仗,仗一打,就有牛肉罐頭吃了。
   將戰場巡視一遍后,陳賡也揀了幾瓶牛肉罐頭,拿了幾聽啤酒,帶著幾位部屬,走進藤本的臥室。他舒適地往沙發上一靠,笑瞇瞇地說:
   “今天晚上,我可無論如何要睡在這里!”多歡快,多高興啊!
   百團大戰第二階段,有一些攻堅戰沒打好,主要是指揮不當。如淶源城有500日軍,但因部署和偵察失誤,晉察冀軍區只派了一個團去打。當時,二個團打一個中隊還很吃力,何況500日軍為二個中隊,一個團當然打不下來。所以,總的來說,第二階段關于“爭取改變敵寇某些縣城”的指導思想是對的。
   3、東團堡:最后27名士官生絕望地大吼著跳進火海
   東團堡,長城外側的軍事要地之一,位于九大名關之一的紫荊關北面,是淶源至張家口公路上的一個日軍重要據點,與上莊、中莊、王喜洞山、摩天嶺等日軍據點互相呼應。
   與其他據點不同的是,這時駐守在東團堡的,是日軍一個士官教導大隊,共170多人。
   士官教導大隊,是一支什么軍隊呢?
   日軍的下級軍官(尉官)稱之為“士官”,顧名思義,士官教導大隊就是由預備尉官組成的一支部隊。換句話說,這170多個人集訓完畢后,就是170多名小隊長、中隊長。其中的佼佼者還會逐漸升為大隊長、聯隊長、旅團長、師團長……日本陸軍的大將、中將,有幾個不出身于士官生呢?
   所以,楊成武在下達攻擊令時,特別強調,不能讓這里的日軍一人漏網,今天讓他跑掉一個,明天他就會帶一群人回來。
   除了爭取全殲這股日軍“精華”外,攻占東團堡還是整個淶靈戰役中的一個關鍵戰斗。
   晉察冀軍區(不含冀中部隊)在第二階段的主要任務是:“以開展邊區西北方面工作之目的,應集結主力破襲淶(源)靈(邱)公路及奪取該兩城(主要是淶源),并以有力一部在同蒲東側積極配合120師之作戰。”(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