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無意外,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按照慣例于11月份召開,此次會議對房地產行業的態度將是非常重要的。屆時,該會議會給本次房地產宏觀調控下一個結論,如果認為沒有取得預期效果,下一輪調控就會馬上開始,因此11月份將至關重要。
”
一些來自官方的聲音堅信,隨著政策的繼續落到實處,尤其是部分熱
點城市的投資炒作將會受到越來越明顯的“擠兌”,因而房價趨穩的局面值得期待。
南方網訊 7月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對全國2000多家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快速調查。調查結果顯示,69.4%的被調查企業認為國家調控措施出臺非常及時,并將在規范房地產市場方面發揮作用。
與之相近的調查報告還來自上海。7月7日,上海市統計局也發布了一份針對該市一、二級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調查報告,其結果表明,該市70%以上企業預計土地調控政策將對市場產生明顯作用。在土地政策趨緊后,有77.1%企業判斷土地購置費將會上升,有72%的企業判斷企業的土地儲備將會下降。
上述兩份調查結果出臺的相關背景是,就在此前幾日,新華社連續發表了兩篇措詞嚴厲的文章,批評部分地方樓市調控不力。在房地產業界人士看來,官方媒體上述鮮明的觀點代表了中央政府對今年樓市調控的意見。
消極應對調控政策不是明智之舉
國內地產界知名人士、北京市國際投資發展公司總裁杜猛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以七部委聯合發文的形式對全國地產市場進行宏觀調控,表明中央政府下了很大的決心。但他認為,“七部委政策屬于宏觀調控政策,是治標之策而非治本之術,只有法律才是治本的。從實施效果來看,目前國內房價確實不穩定,調控的難度依然很大!
但國家建設部住宅與房地產業司副司長、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主任沈建忠表示,近期國家七部委再次出臺關于穩定房價措施的可能性不大,當前的重要工作是促使已有措施的落實,換言之,他們下一步的工作著力點將會放在引導政策的實施上。
沈建忠的上述觀點似乎并不為業界普遍知曉,在采訪過程中記者依然聽到不少來自業界關于調控措施走向的“大膽推測”。北京中原房地產顧問公司總經理李文杰就判斷,從中央進行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的目的來看,一旦政府認為本次宏觀調控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就很可能出臺更為嚴厲的政策。李文杰分析,政府更想把房價穩定在一個合理的價位區間。
北京宏濟創業房地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毛炳輝也認為,如果一些地方政府和開發商消極應對中央調控政策的話,換來的很可能是新一輪的政策出臺。這樣一來,其后果對開發商將更為不利。
“如無意外,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按照慣例于11月份召開,此次會議對房地產行業的態度將是非常重要的。”李文杰在接受京城一家媒體記者采訪時認為,“屆時,該會議會給本次房地產宏觀調控下一個結論,如果認為沒有取得預期效果,下一輪調控就會馬上開始,因此11月份將至關重要!
七部委政策核心是穩定房價
據國家統計局7月8日發布的快速調查結果顯示,在國家出臺一系列穩定房價的措施之后,48.7%的被調查企業判斷今后商品房銷售價格不會繼續上漲,其中34.2%認為將持平,14.5%認為將下降。相比全國的認同水平,上海市的相關調查結果更是令人瞠目:該市70%以上房地產開發企業判斷今后一段時間上海房價不會上漲。
不難發現,在國家統計局的這個調查結果中,對于今后房價繼續看漲或者判斷取向不明者依然超過半數,達51.3%,但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注意到,一些來自官方的聲音卻堅信,隨著政策的繼續落到實處,尤其是部分熱點城市的投資炒作將會受到越來越明顯的“擠兌”,因而房價趨穩的局面值得期待。
沈建忠說,從目前來看,北京地區的房價并沒有降下來,這從側面說明國家七部委下發的穩定房價的通知主要目的是抑制房價上漲過快,是穩定房價,而不是打壓房價。與之觀點頗為相近,在杜猛看來,七部委政策的核心是穩定房價,而不是降低房價。
除京滬之外,廣州的房價是否穩定同樣是政策層面和業界關注的重點。
據了解,近一年多來,廣東大多數城市,尤其是廣州的房價呈現出逆市上揚的狀態,跌了多年的廣州房價在去年下半年以來陸續走高,雖然今年以來漲幅出現回落,不過仍舊不見下跌勢頭。而時代集團副總裁白錫洪認為,“廣州房價的升幅已經趨于平穩,宏觀調控的作用已經顯現出來!
或許圈內人士在研究國家政策的過程中形成了某種“默契”,無論是白錫洪,還是光大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洪志,他們在房價是該“壓”還是該“穩”這一問題上,發表了不少與北京的杜猛頗為相似的觀點。他們無不認為,對于像廣州、上海和北京這樣成熟的市場而言,價格的漲落只要在一定的幅度之內,都是市場的正常反應,而不應該讓房價成為衡量市場健康與否的標尺。
業界的這種觀點在消費者看來卻是格格不入,調查表明,京滬穗三地的持幣觀望購房者無不希望過高的房價能在國家政策落實過程中受到有效的“打壓”。正因為如此,業界巨頭們對于國家調控政策的“畏懼”自是不言而喻。據有關報道,調控帶來的隱憂無法避免地困擾著地產商們,就連被行業內譽為“娛樂明星”的SOHO現代城老總潘石屹最近也是沒有好心情。
“隱憂直接來源于消費者的心理!毙率澜绲禺a張三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市場上消費者出現的觀望情緒,與國家接二連三出臺的政策有著直接的關系!跋M者這種觀望心理對我們的銷售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發展商從重視戰術轉向關注戰略
中央的宏觀調控以及地方相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等各項措施,無疑對房地產行業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和沖擊。習慣于稱自己為北京房地產行業“第二梯隊”代表人物的杜猛告訴記者,隨著七部委政策落到實處,他所在的房地產行業內部可能會出現一次“洗牌”。
“以往發展商更多地將精力花在戰術上,如今到了該關注戰略的時候了!倍琶蛯τ谝晃煌械纳鲜龈袊@很是認同!白鳛榘l展商,對于資金的投向、項目的組合與評估都得重新考量。不能按照國家政策發布前的既定思路走下去了。”他說,“房地產不好經營了,可以考慮往商業地產、酒店等相關方面轉身。”
美林基業副總裁王伏安認為,在目前“地根”與“銀根”雙緊縮的背景下,勢必會造成市場供應量下降。而與此同時,目前的供地量給中小發展商、甚至大發展商帶來較大的壓力。首先是土地供應量減少,市場爭奪激烈導致地價過高。其次,一次性支付地價的規定將房地產開發的門檻大大提高。因此,實力有限的中小發展商將可能被市場淘汰。
供應日益趨緊的土地無疑會越來越成為發展商們追逐和角力的目標。業界人士說,在上海,即使是一批優秀的非國有房地產開發巨頭也將直接面臨市場空間急劇縮水的危險。
作為市場競爭主體的開發商,他們一旦在土地市場中被邊緣化,那么其“宏圖偉業”將無異于水中之月。據記者了解,今年以來,上海市只推出一塊面積僅5.79萬平方米的復合型住宅用地。作為市場競爭主體的開發商,在未來的市場供應量上,他們所占的份額可能還要大幅度減少。
王伏安說,廣州一度有著1300多家房地產開發企業,如今活躍著的僅僅三四十家而已。巨頭壟斷的市場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宏觀調控對廣東市場需求的影響有限,然而,對開發公司而言,市場的調整已經成為某種必然———大公司、大品牌在目前的政策與市場環境之下,對小公司、小品牌的擠兌效應將更加明顯。
此外,業界人士認為,房地產開發商的開發模式也應該在目前的政策情況下發生轉變,以往追求擴張的粗放型模式已經不再適合如今的新形勢,在寸土寸金的情況下,精細化操作將逐步成為市場主流。
據了解,國家調控政策的實施已經迫使京滬穗等不少地區的各類地產發展商開始走精細化的路子。有跡象顯示,上述三地的樓盤正在這種精細當中默默走向高端。王伏安覺得,精細化的操作帶來的,不僅僅是品質更高的產品,同時也是發展商利潤的提高。(編輯: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