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從一個鄉鎮企業,到一個擁有多項世界一流自主核心技術的現代企業集團,并一舉躋身中國石油化工行業500強,淄博東岳集團如何擁有如此銳不可當的發展氣勢?作為一個鄉鎮企業,東岳集團曾面臨著人才瓶頸,但很快,東岳的決策者提出了“三大人才理念”,不僅擺脫了人才困境,并把它轉化成了生產力
。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東岳公司坦言,把高級人才招到企業所在的鎮上長期工作,并不具有可行性。然而,就具體的科研方向或項目與科研單位達成資本、技術、人才等多種形式的合作,形成一個聯系緊密的利益共同體,攜手攻關,卻是他們屢試不爽的成功秘訣。近年來,他們先后與國內2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資本和技術合作關系,擁有近百名博士、碩士和專家隊伍,分別在北京和上海成立了東岳清華綠色新技術研發中心、東岳上海交大高分子材料研究所———這是東岳公司最可靠的智慧來源。 “賽馬不相馬”:在此選拔機制下,一大批人才在實戰中脫穎而出。東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恒,東岳氟硅材料有限公司氯堿廠廠長張銀堂等,都是從最基層靠著刻苦的學習精神和實干精神,一步步地走到中高層領導崗位上的。 “高級人才無政策”:人才的要求就是東岳的政策。大批技術專家、職業經理人加盟東岳并被委以重任,每年幾百名大學畢業生來到東岳。1995年大學畢業的趙素芳,現已成為東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東岳進出口公司總經理。山西大學生孟章富和韓淑麗2001年雙雙來到東岳,兩年后他們已雙雙走上了東岳高分子材料公司的中層領導崗位。 東岳三大人才機制,有力地整合了人才、技術、信息資源,為民營企業躋身高科技企業和現代化企業之林闖出了一條路子。記者張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