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勞動力轉移加快、免稅及農產品價格上揚等綜合因素影響
青島農民“錢袋”漲勢喜人
上半年人均現金
收入2960元,同比增長13.0%
本報訊 今年以來,隨著城鄉統籌力度的不斷加大和各項“三農”政策更加廣泛的實施,我市農村經濟呈現出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由此帶動了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抽樣調查資料顯示,上半年我市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960元,同比增長13.0%。其中,工資性收入人均為1239元,同比增長10.6%;家庭經營收入人均為1566元,同比增長15.3%;財產性收入人均為64元,同比下降18.8%;轉移性收入人均為91元,同比增長47.5%。
據分析,上半年我市農民收入呈現出高開平走的趨勢,主要得益于政策、市場和經濟發展環境的改善等綜合因素的共同作用。
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帶動了農民增收。今年以來,我市在進一步完善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的基礎上,從職業技能培訓、就業信息傳播、就業指導等方面,強化了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服務;同時加大了對農民工權益維護和工資清欠力度,促進了農村勞動力的有效轉移。據測算,今年上半年,由于勞動力轉移,拉動農民收入增長5.2個百分點。
免征農業稅、糧食直補和購機補貼等,直接增加了農民收入。今年我市全部取消了農業稅,同時提高了對農民種糧和購置農機的補貼標準,直接增加了農民收入。據測算,上半年農民從免征農業稅和各類補貼中獲得的收入,可拉動增收超過1個百分點。
農產品價格的持續攀升推動了農民增收。上半年,我市農民家庭經營收入人均達到1566元,同比增長15.3%。其中來自第一產業的收入人均971元,同比增長13.2%。這主要是由農產品價格持續居高和部分產品價格繼續攀升引起的。據測算,上半年我市農產品價格約上升5.6%,拉動農民增收1.8個百分點。
經濟環境的不斷優化推動農民增收。隨著城鄉統籌力度的加大,我市農村經濟發展環境逐步優化,為農民從事家庭經營活動創造了方便條件。上半年,我市農民從家庭經營二、三產業得到的收入人均594元,同比增長19.0%。其中,從事工業收入人均164元,同比增長13.1%;從事交通、運輸、郵電業收入人均119元,同比增長33.5%;從事批零貿易業、飲食業得到的收入人均139元,同比增長49.4%。(本報記者錢卓本報通訊員唐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