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花卉大棚的餐廳,綠意盎然,流水潺潺,翠鳥鳴唱,食客猶如置身山水田園,愜意暢飲。這就是時下正走俏的生態餐飲店。連日來,記者從濟南到淄博再到濰坊,一路采訪下來,發現此類餐飲店生意火爆異常,數量也在增多。老百姓從吃口味到“吃”文化,再到“吃”生態、“吃”自然,就餐理念的升級,正在影響著整個餐飲業
。
在濟南西郊一家生態型餐飲店,記者步入其中,眼前豁然開朗,生機盎然的花木布滿了整個餐廳。負責人馮先生告訴記者,這個1000平方米的餐廳能容納300多人就餐,投資500萬元,按目前的火爆程度估計一年多就能收回。這種餐廳的主體結構其實就是個生態大棚,裝修內飾全部采用木、藤材料,園內栽滿了以熱帶植物為主的常綠苗木,加上遮陽、水簾降溫、增濕等功能,即使在炎熱的夏季,餐廳內也是涼爽宜人。淄博一家生態美食園,已經開始接待旅游團隊包餐。位于濰坊高速路口附近的百大綠洲園,從“五一”前開始,餐位必須提前預定。
“餐飲業是一個高度競爭,必須時刻求新求異的行業。”省烹飪學會的路女士評價說,“坐擁美景品嘗美食,吃成了一種最本真的精神體驗,將‘吃’退到了配角的位置,更多的是渲染一種吃的文化和姿態,這應該是生態餐飲最大的魅力所在。”
記者通過采訪得知,這種生態型餐飲店興起于大連,全國目前有50多家。大連的生態餐飲店有的已經發展至連鎖店,延伸至北京和天津等地。而在我省,生態型餐飲才剛剛起步,目前濟南有3家,其中南部山區的一家就是大連人投資的,淄博至少有兩家,主要聚集在新城區的花卉基地附近。濰坊最多,分布在市區及壽光、青州等縣市。
當然,生態型餐飲的投資并不比開傳統餐館少,前期投入更大,管理也需要豐富的大棚種植經驗,還要避免一個城市內建多個生態園的同質化競爭。所以,業內人士提醒說,生態餐飲要想得到進一步發展,就需要從業者更好地掌握消費者的心理需求變化,不斷創新,隨時調整經營模式。(完)(記者 劉英)
責任編輯 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