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接受培訓的我省首批新聞發言人
晨報訊(記者 楊海峰)“女士宜穿單色套裙、肉色絲襪、高跟皮鞋……要內曉國情,外曉世界……”我省首批新聞發言人培訓班昨日正
式開班。
在為期5天的培訓中,我省43個廳局和14個市的首批新聞發言人將掌握新聞發布的基本技能。 此舉標志我省新聞發布工作全面啟動。
“陽光政府”代言人
據介紹,設立新聞發言人作為一種制度是政務公開的迫切要求,將利于促進政府決策的陽光化和科學化,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據悉,我省首批新聞發言人培訓班的主講人,包括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王國慶、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李希光、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孟健等知名學者和國際著名公關公司的專業人士。他們將分別就政府發言人制度的建設,政府公共關系與新聞發言人,發言人如何面對記者,新聞發言人的傳播策略與語言藝術,新聞發布與傳播效果,危機時刻的媒體溝通等專題進行授課。
此外,培訓班上還將專門組織現場模擬新聞發布,由專家對模擬錄像進行點評。
“男性以化淡妝為宜”
新聞發言人需要具備哪些素質呢?據介紹,其形象代表著組織的形象,因此新聞發言人的綜合素質舉足輕重。概括說來,政治素質、思想素質、心理素質以及知識能力要兼備,用王國慶的話說,他們要“內曉國情、外曉世界”。
昨日,學員們還學習了怎樣包裝自己,類似“臉部要整潔,女性可以化淡妝,男性也以化淡妝為宜”、“女士宜穿單色套裙、肉色絲襪、高跟皮鞋”等細節問題都一一提及。
不得隨意隱瞞信息
“新聞發言人要講職業道德”在昨日的培訓中被反復提及。參與培訓的學員們普遍認為,“公眾利益優先是組織新聞發言人在公關活動中必須遵循的最基本原則。”
此外,實事求是,不根據個人好惡隱瞞或壓制新聞信息,客觀公正、熱情平等地對待記者等也被認為是新聞發言人必須遵守的職業道德。
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焦利說,此次新聞發言人培訓班的舉辦,標志我省新聞發布工作全面啟動,也是我省新聞發布走上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的開端。
相關鏈接
何謂“新聞發言人”
“新聞發言人”是公共關系學概念,簡單說就是代表政府、企(事)業單位向新聞媒體及百姓發布信息、澄清事實的專業人士。其主要職責是讓政府、企業等機構與社會公眾進行良好溝通。新聞發言人應知曉本單位業務,熟悉媒介運作規律,并有效地通過媒介把信息發布出去。
我國的新聞發言人制度
1983年4月23日,中國記協首次向中外記者介紹國務院各部委和人民團體的新聞發言人,正式宣布我國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
評論:新聞發言人 為公眾知情權“發言”
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已召開了16次新聞發布會,各級各部門的新聞發言人也多次“小試牛刀”。電視中看起來很神秘的新聞發言人,離我省百姓已經漸行漸近。
事實上,新聞發言人制度作為滿足公眾知情權的需要,是推行政務公開的應有之義。
從其他已經實施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地區看,某些新聞發言人并不盡如人意,“不愿講、不敢講、不會講”的現象仍然時有出現。
首先,一些部門負責人從本地區、本部門利益出發,“不愿講”真話,甚至憑借自身的職務對媒體施加壓力、操縱、控制新聞。
其次,面對群眾,成為公眾人物,一些人還不適應,擔心講得好是“出風頭”,講不好、出錯了,難免要擔責任,于是“不敢講”。他們消極地應付。
此外,很多新聞發言人沒有掌握新聞規律、信息發布技巧、不知如何組織新聞發布會等,“不會講”的現象也仍十分普遍。
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王國慶說得好,“新聞發言人不應只是在新聞發布會上面對記者,而是在任何時候都應該面對記者。”這從一個更高的層面對新聞發言人提出了要求。
記者發現的一個事實是,我省參加培訓的43個廳局和14個市的首批新聞發言人大多是各地區、各部門分管宣傳的負責人。
在新聞發言人制度剛剛起步的遼寧,避免新聞發言人成為“擺設”,自然是人們希望看到的。
我省近日發布的《進一步推進全省政務公開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信息公開是原則,是慣例;不公開必須說明理由,是特例。
新聞發言人與業務部門之間經常性的信息交流,政治素質、思想素質、心理素質的提高,以及如何加強對新聞發言人的監督和考核都應成為各級政府部門的“案頭”。
公開什么,不公開什么,什么時候公開……新聞發言人———陽光政府的代言人,我們對此充滿期待!(文/楊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