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今年以來,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我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克服各種不利因素,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積極開發國內國際市場,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1-5月份,全市“農”字號企業共完成銷售收入107億元,總產值113億元,出口交貨值51億元,實交稅金2.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1%、23.7%、20.3%和20.7%。
綜觀1-5月份的民營經濟發展情況,呈現出幾個特點:
重點企業高速增長。據統計,1-5月份,40家重點企業保持高速增長,完成銷售收入77.6億元,同比增長35.2%;總產值79.3億元,同比增長35.8%;出口創匯3.8億美元,同比增長37.5%;實交稅金1.5億元,同比增長35.9%。9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38.6億元,約占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的36.1%,增長36.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1個百分點。
企業投資力度強勁。1-5月,全市農產品加工業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5億元,同比增長37.5%。如,青島九聯集團投資1.3億元興建的肉仔雞無公害綜合養殖及產品深加工項目,將建設年宰殺3000萬只的屠宰加工廠和年產一萬噸的熟食品加工廠。青島福生公司投資1000萬元,建設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擴建項目,使企業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從3000畝增加到6000畝,增加出口蔬菜原料12000噸。青島潤德糧油投資2160萬元,建設5000噸花生制品、果蔬產品氣調儲藏庫,預計今年10月建成使用。據統計,截至5月底,我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共有在建項目235個,總投資額達到35億元。
實行標準化生產,確保產品質量。實現標準化生產是確保農產品質量的關鍵,也是順利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條件,經過多年的市場洗禮,提高產品質量已成為我市“農”字號民企的自覺行為。如,青島萬福集團建立完善了農產品質量檢驗監測體系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了高標準的蔬菜、肉豬、肉雞和飼料等原料生產基地,標準化基地達4萬畝。標準化基地年收購加工各類農產品10多萬噸。
“走出去”向國際市場要效益。廣開銷售渠道,開拓國際市場是目前多數“農”字號民企的努力目標。青島康大集團今年以開拓歐盟市場為重點,取得了明顯實效,截至5月底,新增6家歐盟客商。青島佳元集團穩定發展韓國市場,4月份以來就新增3家韓國客商。據介紹,1-5月份這兩家企業合計銷售收入11.9億元,出口創匯8912萬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39.5%和51.9%。
調整產品結構,滿足市場需求。受“禽流感”影響,肉雞出口至今未開關,我市相關企業積極調整產品結構,適時生產加工熟食產品,找到產品出口的新途徑。如,青島九聯集團今年以來的主要經濟指標仍保持了較大幅度增長。1-5月份實現銷售收入6.9億元,總產值7億元,出口創匯1035萬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59.5%、55.6%和216.9%。青島春明公司努力擴大優勢產品的生產規模,通過優勢產品實現提速增效目的,兩年時間內,企業銷售收入翻了兩番,今年1-5月企業銷售收入達到1.6億元,同比增長262.9%。(本報記者
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