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黨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 坐落在全國百強鎮山東省膠州市李哥莊鎮駐地的李哥莊村,多年來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黨組織建設的“五個好”標準,不斷加強村黨總支自身建設,不斷探索在新時期農村黨組織工作新路子,加強了總
支所屬三個黨支部的重點建設,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完善了“聯姻共建、聯管共擔、聯教共育、聯動共創”機制,通過不同形式的特色活動,涌現出一大批黨員示范戶、黨員文明示范崗、黨員帶頭創業以及塑造黨員自身形象、塑造黨組織整體精神,爭當先鋒黨員、爭當先鋒黨、工、團、婦組織和爭做文明村民、爭做文明戶的先進事例。從而使村的黨建工作扎實、長期、有效地開展,全面提升了黨建工作水平,開創了黨建工作新局面,帶領村民走上了小康路。 改革開放以來,李哥莊村人在村黨總支書記張培三及其總支成員的帶領下,珍惜所處的地理、交通、環境等優勢,搶抓機遇,真抓實干,走上了致富路。早在1994年該村就榮獲膠州市農村綜合實力十強村第一名。到2004年,全村擁有固定資產6800萬元,所轄67處企業(其中外資企業10處),完成工業總產值3.4億,實現工業利稅3160萬元,上繳國家稅金1650萬元,全村人均分配收入6300元。村黨總支先后被評為膠州市先進黨總支、青島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市文明村莊、村鎮建設標兵單位、招商引資先進單位。
加強黨建做經濟發展的后盾
問渠哪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
這是一組真實又令人振奮的數字:1999年李哥莊村集體經濟總收入28544萬元,2004年集體經濟總收入就達到43897.6萬元;199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280元,2004年人均純收入卻達到了6300元。1999年村所轄企業31處,2004年達到67處,企業利稅由1999年的1630萬元增至2004年的3160萬元;村投資總額由1999年的3517萬元增至2004年的9360萬元……
十幾年來,李哥莊村真的富裕起來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脹起來了,村莊的名聲日漸擴大,它的成功讓我們看到與該村黨總支求真務實、圍繞“經貿興村、商貿富民”的經濟建設目標,探索出一條切合實際的加強黨群組織建設的路子密不可分。目前,該村共有1896戶,5098人,黨員143人;在成立村黨總支的同時,還成立了工業、農業和居委會三個黨支部,充分發揮了黨組織和黨員的帶頭、橋梁、模范作用,為全村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取得了物質與精神與政治文明的三豐收。
1999年前,入駐李哥莊村的僅有十幾家業戶和小企業,并且規模較小,經營生產產品單一,檔次較低,年交易額和產值不過百萬元,上繳各種稅費僅幾萬元。同時由于資金和人員管理等各方面的原因,該村內的基礎設施和服務環境存在著欠缺,難以形成良好的投資氛圍,制約了該村的發展。針對這種情況,村黨總支經過研究和慎重考慮,決定先引進2—3家較大規模的私營業戶入駐該村工業聚集區,擴大社會的影響力,從而帶動整個工業聚集區的建設。經過一段時間的積極策劃運作和一系列的優惠政策的出臺,一些較為知名的業主開始落戶該村,并取得了他們的好評。栽得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一大批中小型業戶及外商隨之也紛至沓來投資經商,使該村逐漸成為膠州市李哥莊鎮經濟商貿的龍頭村。
隨著入駐該村企業的增多和全村各項工作建設力度的加大,加強村經濟黨建工作勢在必行。在村黨總支領導下成立的工業、農業、居委會三個黨支部,以“塑造自我,引導他人,宣傳政策,帶頭奉獻”的精神,以黨建帶動全村經濟建設的工作思路。
該村黨總支一班人首先從加強黨員思想學習入手,重點抓好黨員隊伍建設,堅持“三會一課”制度,定期組織黨員培訓學習,通過學習使全體黨員具備了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市場經濟及現代管理知識和能力、法律法規知識和運用能力以及現代科技知識。黨員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增強了黨員黨性觀念、政策水平和責任意識。
為抓好黨組織作風建設,村總支還通過建章立制,從思想上、心理上、情感上規束每位黨員的言行。并按照各個支部的實際情況,積極推行了黨員負責所包企業、業戶、村民的“黨員聯戶制度”,樹立了黨組織務實、進取、創新的良好形象。
求真務實做業戶村民的貼心人
隨著進入該村生產經營企業的增多,業戶越來越注重村里基礎設施的完善和服務環境的改善。李哥莊村黨總支在管理發展過程中,注重提高服務質量,提倡全心全意為企業、村民服務,要求工業、農業、居委會黨支部書記、成員及黨員要熱情服務,想業戶和村民之所想,急業戶及村民之所急,根據業戶及村民提出的建議,辦實事辦好事。
幾年來,李哥莊村先后投資8600萬元,建設了村公寓樓,使780戶村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樓房,實現了家家戶戶集中供熱、安裝了有線電視;同時,加大對村容村貌的整治力度,使綠化、硬化、亮化率達到90%以上;為徹底解決“三大堆”問題,該村還成立了十幾人的環境衛生清潔隊伍,保持了村里優美的環境。老共產黨員朱同堯、女黨員徐文香便是該村環境衛生清潔隊伍中的重要一員,他們起早貪黑,任勞任怨地清理村內衛生,受到群眾稱贊;共產黨員張思寶、孫丕科帶領聯戶組長今春栽樹300余棵,綠化面積1600平方米……近年來,李哥莊村不斷提高為民辦實事檔次,先后投資100多萬元建設了占地1000多米的幼兒園;投資160多萬元,建設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老年公寓;村集體為村民每年每人發放200斤面粉,為1—14歲兒童購買了保險,給60歲以上老年人按月發給生活補助,為村民代付農業稅、兩工;村出資建設了自來水廠,給每戶拉上了自來水,免費供水;村子還出資給村民辦理了合作醫療。目前,該村已經初步形成了幼有所教老有所養的社會保障體系。在已建6個村民活動室的基礎上,還投資建設面積為3000多平方米的村民活動中心。目前,該村已形成了學習有場所,娛樂有陣地,溝通有渠道的良好局面。通過開展“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等評選活動,涌現出眾多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和五好家庭。
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該村成立了招商引資領導小組,由黨總支書記張培三親自抓,并設專人具體抓,吸引外商投資,以商招商。2003年來該村先后招外資300多萬美元、內資3000多萬元,吸引山東中達高科技農業公司等十處大中型外資企業、民營企業落戶村工業聚集區,并同年投產、運營、收效。目前,該村中外資企業已達67處。
李哥莊村黨總支作為該村經濟發展的戰斗堡壘和政治核心,在思想政治建設方面主動唱好“主角”,積極向企業、業戶、從業人員和村民宣傳黨的主張,不斷加強黨員的思想教育工作,大大提高了黨員的思想覺悟。……拾金不昧、崇尚文明、移風易俗、幫扶濟貧、無私捐助的事例不勝枚舉。
由于該村黨總支在發展經濟過程中,發揮了黨組織的先鋒和橋梁作用,企業、業戶、村民把他們視為公正的“溝通者”和“調解人”。現在許多企業老板和村民有什么事情也往往找黨組織幫忙,從業人員有什么心里話也找黨組織聊聊,甚至有什么糾紛也愿意找黨組織協調處理……凝聚得人心,該村黨總支通過一系列活動,不僅保證了村里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行,也贏得了企業和村民的尊敬、愛戴和擁護。
多年來,該村黨總支率先垂范,在支援災區、大沽河水利工程、防治“非典”、慈善及希望工程等捐助中,黨員首先帶頭,慷慨解囊,出錢出力,涌現出很多感人的先進事例,共為社會各方面資助就達100多萬元。
目前,該村的老區、新區改造建設工程正如火如荼的建設中。一個活力更強,魅力四射,發展機遇和空間更廣闊的李哥莊村正在迅速形成。
李哥莊村黨總支書記張培三高興地說,到2010年,該村將初步完成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實現由村民向市民的轉變;使企業更強,農民收入更豐厚,集體更壯大。
張培三常說,我們要搞好黨建,就要到群眾中去,到基層去,在那里發現問題,總結經驗,研究辦法,積極為群眾出謀劃策,協調方方面面的關系,做他們事業上的“幫手”、“溝通者”和“調解人”。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不斷探索村級黨建工作的新內容、新方法,這對密切我們黨和群眾的血肉聯系,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偕社會,具有重大意義。這也是我們“執政為民”的本質所在。(緒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