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醫院將整體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消息激起熱議,業界人士紛紛表示———社區衛生走到突破關口 松山醫院將用3年時間整體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消息一經披露,一石激起千層浪,立即在業界產生強烈反響。衛生部門有關人士和專家認為,青島的社區衛生服務,到了突
破瓶頸的關口。 政府增加支持力度
國家衛生部社區衛生服務與婦幼衛生司社區處的許宗余主任就此發表看法時認為,我國的社區衛生服務發展到現在,再要突破比較難,要看各地政府支持的力度。由于不少地方政府投入非常少,使得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雖然“六位一體”功能都做了,但不深入,和其它醫療機構一樣,趨利動機非常強烈,因為它也要考慮生存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近一兩年來,國家搞了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建設,目的就是推動政府來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支持力度。目前,上海、天津等城市在這方面已經走在了前面,比如上海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投入已經達到了人均20余元。
另外,社區衛生服務要取得突破,還要解決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網絡建設,二是人才的循環培養,三是質量控制。這些,既要政府參與,又要社區衛生機構自己努力。松山醫院從一家二級醫院整體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后,可以全身心投入這些問題的解決,更好地提升服務水平。
低水平不能滿足需求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姚嵐教授認為,中國的社區衛生服務發展了這幾年,有一個問題應該引起重視。那就是以前多是一些低層次的醫院(如一級醫院、地段醫院)在從事社區衛生服務,這些醫院由于多年欠發展,軟、硬件都無法滿足群眾需求,病源少,于是走了一些彎路,不得不重新建設高標準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她還認為,一定要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中心開展社區衛生,發揮它對轄區內其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指導作用。松山醫院作為一家二級醫院,特別是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整體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所屬的中心都轉為站,這對于提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標準很有意義。
此外,政府有關部門應該負擔起一些責任,比如制定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規劃、建立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長效機制等。
三類機構從事社區衛生
省衛生廳基層衛生與婦幼衛生處李信業副處長介紹,近幾年,我省各地從事社區衛生服務的機構有三類。一是街道衛生院轉型;二是大醫院伸腿;三是民營醫療機構。發展到目前,基本情況是:第二類遇到困難,難以突破;第三類迫于生計,實際干的“一位一體”的活兒,即醫療;也可以說是“二位一體”,即醫療+賣藥。只有第一類生存得還可以,很重要的原因是所用房屋是政府提供的,有的還能得到一些政府補貼。
對于社區衛生服務下一步的發展,他認為,一是要理清思路,明確如何發展;二要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三是做好規劃,加強網絡建設;四是解決好人才問題;五是加強業務交流和指導。
青島將加快社區衛生發展
市衛生局副局長周長政說,市衛生局已根據我市發展情況,重新制定了社區衛生機構設置規劃,已報市政府審批。其中,對我國社區衛生機構的設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待市政府批準后,將據此對我市社區衛生機構進行調整。
另外,他還透露,我市將采取一系列重要舉措,加快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本報記者王麗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