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勞動保障局、環保局、市南區
認真貫徹落實杜書記在調研時提出的要求
市民政局黨委提出:一是在為民解困上要有新成效。進一步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重點規范城鄉低保工作,全面實施農村低保"陽光救助工程",改革農村五保供養制度,深入開展減災進社區
活動,大力實施低保家庭就業援助行動;制定在鄉優撫對象醫療救助辦法,做好在鄉優撫對象醫療救助工作,從根本上解決在鄉優撫對象治病難的問題;適應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新變化、新要求,制定《青島市士兵征集和退役安置條例》,加大依法安置力度。二是在村居社區建設上要有新突破。推廣萊西市的經驗,使為民服務代理制由農村向社區延伸;利用在青召開全國村級組織建設工作會議的有利時機,大力推進村務公開工作;繼續開展"共建書香家園"和各項讀書活動,努力打造"一刻鐘讀書圈"社區文化品牌,豐富社區居民生活。加大對居家養老的扶持力度,在試點的基礎上,年內在市內四區全面推開。三是在機關自身建設上要有新提高。自覺踐行"以民為本,以情為民,以苦為榮,以助為樂,以實為上,共奔小康"的民政工作理念,用先進的工作理念體現先進性的要求;抓班子、帶隊伍,真正使基層黨組織達到"五個好"目標、黨員達到"五個好"要求。強化對人民群眾感情的教育,使執政為民的要求真正落到實處;深入開展爭創"黨員示范崗"活動,把崗位當舞臺,大力弘揚"愛心飛揚"的服務精神。
市勞動保障局黨委提出:一是抓好農民工及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近期,召開動員大會,全面啟動五市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工作,力爭年底參保率達到60%,明年達到100%;制定《關于建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儲備金制度的規定(草案)》,7月份實施;抓好《青島市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若干問題的暫行辦法》(草案)的貫徹落實,從制度上保障農民工的根本利益。二是抓好過渡性就業工作。進一步完善過渡性就業管理辦法,建立過渡性就業良性循環機制,發揮過渡性就業、基礎安置就業困難人員"蓄水池"作用,疏通"出口",做好轉移就業的銜接。三是加強機關建設,改進工作作風。扎實做好以解決熱點難點問題和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為重點的鞏固成果工作,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樹立勤政為民的良好形象;加大督查工作力度,從細小環節抓起,改進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徹底改變"滿、難、低、慢"的工作狀況;深化"真情相助"機關服務品牌創建工作,在200多個窗口單位推行"真情、盡責、便捷、高效"八字服務理念,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與服務水平,以創建"群眾滿意工程"為目標,推進勞動保障工作實現新跨越。
市環保局黨組提出七項具體措施:一是研究制定貫徹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會議精神的具體措施,并認真抓好落實;二是加快海水源熱泵技術項目推廣工作;三是對企業違法排污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與市紀委、市監察局聯合開展專項檢查行動;四是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廠污泥治理工作,盡快拿出合理治理污泥污染問題和污泥循環利用的方案;五是出臺防治餐飲業污染擾民問題的措施;六是協助市政府、省環保局籌備和舉辦好"2005中國山東生態省建設論壇";七是加快青島危險廢物處置中心建設步伐,為青島、煙臺、威海、日照等四個城市做好危險廢物處置工作。
市南區委提出:1、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加快發展"一樓三業"(樓宇經濟和軟件產業、旅游業、金融業)。一是大力發展樓宇經濟。發揮"市南區樓宇經濟發展促進中心"作用,建立重點樓宇聯系制度,積極引導產業向資本、技術、管理要素密集的樓宇經濟靠攏,推進樓宇"建設現代化、推介市場化、功能專業化、服務精細化、稅收屬地化和樓宇企業總部化"進程,爭取今年新增樓宇面積30萬平方米,再培育1個稅收過億元、2個稅收過5000萬元的樓宇。二是大力發展軟件產業。培育發展七個產業鏈(嵌入式軟件產業鏈、數字動漫制作產業鏈、軟件外包產業鏈、互聯網應用服務產業鏈、行業軟件產業鏈、管理軟件產業鏈、終端顯示技術產業鏈),搭建五個產業平臺(軟件辦公平臺、軟件技術開發平臺、軟件商務平臺、軟件人才開發平臺、軟件政策平臺),構建一個具有區域特色的軟件產業發展組織保障體系。三是大力發展旅游商貿產業。制定旅游業發展意見,明確旅游商貿業發展重點,實現量的擴張與質的提升并舉;突出以大項目改造和建設為支撐,完善住宿、休閑娛樂等旅游配套服務功能,拉動休閑購物、餐飲娛樂、賓館住宿、節慶展會、產品開發、海上旅游等產業鏈的發展壯大;有效整合開發濱海旅游資源,配合奧帆賽配套項目建設,全面完成銀海國際游艇俱樂部水域和陸域設施建設,啟動濱海步行道城市"文化模塊"建設,繼續打造"魅力匯泉"文化品牌,引入世界著名的觀光摩天輪項目;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品牌和新型業態,運作好文化休閑街、新城市廣場、易初蓮花超市等商業設施的建設與改造,促進東部高檔商圈進一步繁榮。中、西部重點搞好匯泉廣場三角地網點、火車站商圈、中山路改造工程、都心住區的局部啟動等改造和建設,加快凝聚以匯泉廣場為中心的中部商圈人氣,促進以中山路為中心的西部商圈的復興。四是大力發展金融業。目前,區內共有各類金融企業48家,各級金融機構196家,涵蓋了全市90%以上的金融企業和幾乎所有的外資銀行。下步將對全區金融產業現狀、金融產業發展規律、金融產業發展預測等進行專門研究,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2、加強社區建設,整合各種資源,不斷提高服務和管理水平。以建設和諧社區為目標,繼續推進城市綜合管理與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積極構筑城區治安防范網絡,確保政治安全、社會安全、信訪安全和生產安全。堅持建設與管理并舉,建設適應奧運要求的生態環境和適宜人居的現代化城區。改進和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實施暢通民情、排憂解難、固本強基三大工程,不斷滿足居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現實需求。進一步整合各種社區資源,特別是整合黨委政府的權力資源,全面提高社區管理水平。全面實施迎奧城區文明工程,大規模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高城區居民素質。努力實現在中心城區既加快經濟發展又實現社會和諧的雙重目標。著力建設群眾滿意工程,切實抓好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八項工程:建設"一刻鐘社區衛生服務圈",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的問題;搭建"愛心助學橋",著力解決困難家庭學生上學難問題;構建"一刻鐘社區放心購物圈",著力解決低收入居民購物難問題;健全社會勞動保障機制,著力解決困難群體就業難問題;完善社會救助保障體系,著力解決困難居民生活難問題;創新社情民意暢通渠道,著力解決居民意見反映不及時問題;加大局部臟亂差整治,分批改善社區群眾居住環境問題;探索新情況下的舊城改造模式,逐步解決西部困難居民住房難的問題。3、加強機關建設和街道社區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夯實基層基礎工作。以基層建設年活動為契機,心系人民群眾,致力區域發展,努力提高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的政治素質與業務水平。推進機關制度創新,加強長效機制建設,運用扁平化管理理念與科學的信息技術手段重塑工作流程,提高機關的工作效率與服務質量。加強街道社區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實行條條聯創、塊塊聯建、黨員聯(企)戶,促進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的發揮,促進橫向交流、資源共享,促進黨群干群關系的明顯好轉。開展社區建黨委、樓院建支部、樓棟建黨小組等"三建"試點,創新和完善社區黨組織體系設置,為第二批先進性教育活動奠定組織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