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丁肇中今日來島城 德縣路小學目前正緊急查找丁教授當年資料,并希望“老校友”回母校看看
早報訊
“丁肇中教授要來島城了!”
今天下午,美籍華裔、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將抵達青島,開始他在山東“尋根之旅”的最后一站行程。據悉,這是丁肇中首次帶著妻子蘇珊·丁和19歲的兒子回到山東老家。明天,他將來到他父親的母校所在地———中國海洋大學(原山東大學)演講,并接受海大授予的“客座教授”稱號。
曾在青島上過小學
昨日,山東大學宣傳部副部長王秋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本次丁肇中教授是受山東大學校長展濤的邀請,開始此次山東“尋根之旅”的,而青島是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
據了解,丁肇中教授還跟青島有一段特殊的緣分———他的父親丁觀海作為國立青島大學(山東大學的前身)的畢業生,在青島學習、任教過很長一段時間,并和剛剛去世的曾呈奎院士是同事。而丁肇中教授小時候也曾在青島上過一年多小學。
告訴兒子家鄉感覺
丁肇中教授此次為何要帶著年僅19歲的兒子回故鄉呢?據介紹,2002年,丁肇中獨自回到老家濤雒鎮時,曾在祖父墳前感嘆:“真應該把兒子帶回來,讓他看看家鄉。”這次,他完成了心愿。此次“尋根之旅”,丁肇中不放棄任何機會給兒子灌輸“根”的思想,就連父子倆早上六點起來散步,看到有練太極拳的,丁肇中也會把兒子叫過來解釋一番什么叫“太極”。
昨在母親家鄉團聚
昨天,丁肇中一行來到他母親的家鄉煙臺海陽市盤石店鎮,這里,是他的母親王雋英的家鄉。雖然母親早已過世,但盤石店還生活著丁肇中89歲的堂姨、表兄表弟和一群王家的后代,他們一直在盼望著丁肇中歸來,而一家人昨天的團聚也讓在場所有人唏噓不已。(記者
劉世杰)
小學校友企盼相見
德縣路小學正全力查找老校友歷史“痕跡”
“丁肇中先生極有可能就是我們的校友!”昨晚,德縣路小學校長欒群激動地告訴記者。欒校長說,幾天前她已經接到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市教育局的通知,正在全力查找丁肇中在青島上小學的歷史“痕跡”。
“德縣路小學最早是一所天主教學校,原先的名字叫明德小學,解放后先是改名曉光學校,繼而改為現在的名字。”欒校長說,由于時間太久,學校已經查不到當年學生的資料,“我到市檔案館查詢《膠澳志》,上面記載的明德小學建校時間是1923年,還記著當時學校的校長和部分老師的名字,但沒有學生的資料。”欒校長表示,根據丁肇中的簡歷,1946年和1947年在青島的一所天主教小學念書,指的應該就是現在的德縣路小學。欒校長說,一位解放前的老校友趙曰茂近日找到她,表示根據有關資料,他判斷丁肇中肯定就是在明德小學上過學。
欒校長說,如果可以確認丁肇中先生是德縣路小學的校友,她希望丁先生能抽時間回母校看看,和現在的學生們見個面,“我們全校都會為學校有這個大名鼎鼎的校友而驕傲!”記者姜好
今日行程
今天上午,丁肇中教授將在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發表演講,下午離開威海前來青島。明天,丁肇中教授將前往他父親的母校所在地———中國海洋大學發表演講,并接受海大授予的“客座教授”稱號。
新聞內存
丁肇中父子都和青島有緣
丁肇中1936年1月生于美國密歇根州安阿伯城,三個月后隨父母回中國,祖籍為山東省日照(父親出生于日照,母親出生于海陽)。早年在中國上學,其父為山東大學畢業生,曾在山東大學任教。1949年丁肇中隨其父去臺灣省,1956年去美國。1994年被聘為山東大學名譽教授。1974年他與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教授里希特幾乎同時發現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這種粒子的壽命等于其它任何粒子的一千倍),即第4種夸克的束縛態,因而同獲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美國政府頒發的勞倫斯獎。
其父丁觀海先生(1911-1991),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人。著名土木工程學教授。20世紀30年代山東大學畢業生,曾先后兩次在山東大學任教。
1911年,丁觀海出生在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前欲仁堂村。1930年,丁觀海以上海私立光華大學理學院物理系一年級肄業的資格考入國立青島大學(1932年改名為國立山東大學)中國文學系,學號為23230,與臧瑗望(臧克家)成為同班同學。
上圖:丁肇中教授(左二)和夫人(左一)昨天在海陽老家省親張洪波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