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去年開始實施的抗生素“限售令”已經令藥店經受了一次銷售額流失的“洗禮”(資料照片) |
繼2004年7月抗生素類藥品必須憑處方購買,近日國家再次發布“限售令”:從今年7月1日起,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內分泌疾病的4大類300多種藥品必須憑醫生處方才能銷售。
這300多種藥品多是老百姓常用藥品,也是藥店賴以生存的“銷售大戶”。“限售令”一出,立刻在島城市民和藥店甚至醫院引發了一系列的震動。一方面,市民瘋狂搶購藥品,藥店利潤成倍增長;而另一方面藥店的負責人卻為今后的生路發愁,擔心瘋狂過后就是“死亡”……
市場反應
市民搶“瘋”了
“怎么那么多人在藥店里像買藥不花錢一樣瘋狂搶購,是不是藥品要大幅度漲價呀?”最近幾天,記者頻頻接到市民的咨詢電話。記者在一些藥店發現,來“搶”著買藥的多是老年人。
“這樣的情況持續快1個周了,他們全是來買7月1日必須憑處方才能購買的那些藥品。”豐碩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洪義對記者說,“一些藥店里的阿司匹林、伲福達等都賣空了,得趕緊進貨。”
“伲福達這種治療心腦血管的藥以前一天能賣80盒,而現在一天就賣了320盒。”張洪義介紹,由于市民瘋狂搶購藥品,這幾天藥店的銷售額翻了近3番。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眾生大藥房、青島醫保藥品城等島城大小藥店。
專家提醒
“搶藥”有隱患
“我們不提倡老百姓的這種搶購行為。”青島市藥學會專家高虹對記者:“國家出臺這些藥品的‘限售令’初衷是為了讓市民用藥會更加安全,藥品市場會更加規范。”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發病程度也不一樣。因此,服藥必須因人而異才能收到最佳藥效。而大部分藥品上的服用說明是粗線條的。因此,開處方可以讓醫生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詳細指導如何服藥。
同時,市民大批量地搶購藥品,如果不及時服用,非常容易造成藥品過期浪費。一旦誤服,反而會引發生命危險。
銷售額“流失”
“別看我們現在賣得歡,其實哭的時候在后面呢。”采訪中,很多藥店的負責人都對“限售令”之后的經營表現出了深深的憂慮。
“這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內分泌疾病的4大類300多種藥品在哪一個藥店都是銷售大戶呀。”一位藥店老板向記者介紹,一般來說,這4類藥品的銷售占了每一個藥店總銷售的35%左右。根據2004年抗生素藥品“限售”的經驗,這4類藥品實行“限售”之后,藥店將有60%甚至70%的這部分藥品銷售分流到醫院或者小診所等。這樣,藥店的銷售額就一下子銳減了20%多。
記者調查緣何瘋狂“搶藥”市民劉軍1次就買了3000多元錢治療心腦血管的藥品。他告訴記者:“我父親有心腦血管病。心腦血管藥品屬于常用藥,它不像被一般消費者用作消炎目的的抗生素那樣可用可不用。對心腦血管患者而言,用藥是必需的。聽說要限售了,就趕緊來多買些。”
大部分市民則更看中了“經濟賬”。一位中年女市民給記者說:像阿司匹林這種老百姓常用的藥1盒才0.8元錢。而去醫院開處方,即使普通號也得1元錢。相當于以2倍的價格買了1盒。業內人士
小藥店受考驗
一些島城藥品銷售業資深人士預測,此次“限售令”將可能使一些中小藥店面臨自下而上的困難。
算上2004年7月抗生素類藥品必須憑處方購買導致減少的20%銷售額,這次“限售”之后,島城藥店將普遍減少40%的銷售額。藥店經營利潤將受到很大影響。兩次“限售”之后,一些中小藥店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將難以維持下去。
面對不妙的前景,一些藥店已經開始謀劃一些“維持生命”的措施:開設診所、返還掛號費、藥品費用達到一定金額甚至可以支付車費等等,以期從醫院手中奪回一定的藥品銷售額。(記者
田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