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樓市連續數月的冷清行情,已使杭州不少房產公司資金出現緊張,甚至連一些赫赫有名的地產大鱷,資金鏈也快出現“斷鏈”了。記者獲悉,迫于資金壓力,杭州數家開發商已經私下開始醞釀“轉讓”土地。
借高利貸都難了
自從今年3月以來,杭州樓市和全國一樣,買賣雙方進入對峙
階段。銷售連續數月清淡,已經影響到了一些房產
公司的正常運作。不久前某樓盤開盤,有關負責人無意中泄露,該公司資金現在相當緊張。他說他們準備一期低調開盤,加快資金回籠。該公司是杭州一家規模相當大的地產公司,目前在全國多個城市擁有項目。
其實,這種現象目前正在杭州多家房地產公司上演。另有一家大型房產公司,近年來一直在市中心開發,用他們銷售人員的話來說,這幾年他們也算是賺飽了。但是最近資金也非常緊張,導致后面的一些項目遲遲不能動工。一位熟知此公司內情的人士透露,目前該公司就是借高利貸都有點難了。
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過去一些擴張過快的房地產公司,現在資金缺口更大。而一些小公司或項目公司,現在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房子賣不出去,每天照樣要支付巨額的貸款利率,因此壓力一天比一天大。
業內人士判斷,如果樓市觀望氣氛繼續下去,杭州一些房地產公司的資金鏈條遲早要出問題。而最先出現“決堤”的很有可能在濱江南岸的開發商。前幾年,不少企業不惜重金爭搶濱江地塊,有的甚至連利潤都不算就動手搶地。由于這些企業不少是“三外”(外資、外地、外行業)企業,規模偏小,同時缺乏房地產開發的經驗,所以此番能否在風口浪尖平安度過,就真的難說了。
“讓”地風潮暗流涌動
迫于資金壓力,一些項目公司紛紛出擊尋找合作伙伴,而另一些公司干脆準備“賣”地走人。
三墩某地塊第三期土地出讓金遲遲不能到位,據悉資金缺口好幾個億,項目一直不死不活地拖在那里。眼看最后期限越來越近,該項目老總現在如坐針氈。如果放棄這塊地,他將損失10多億元;如果繼續做下去,資金從哪里來是個天大的問題。
也還是在三墩的地塊,目前另外一家公司的老總也有點舉棋不定。他不知道手中的那塊地是自己開發好呢,還是讓給人家開發好。轉手賺個幾千萬元,他心有不甘;自己開發吧,面臨的資金又是困難重重。
就在昨天,記者獲悉目前下沙某項目老總也已放出轉讓地塊的風聲,而濱江某地塊也正準備脫手。
想盡辦法渡“難關”
“六一”新政實施之后,雖然國家沒有再出臺新的政策,但一貫過著好日子的杭州房地產開發商正陷入1998年以來最難熬的時期。
在購房者和開發商的博弈中,購房者普遍都在觀望。杭州透明售房網顯示,目前每日網上的交易數據大幅減少,已從幾個月前的日成交八九十套跌至近一段時間的十來套。盡管整體上雙方僵持的狀況正在延續,但顯然壓力更大的是開發商。對于開發商來說,短期之內資金可能不緊張,但長期下去,資金的壓力將會變得非常大。一位購房者說:“這段時間很有意思,網上你隨便點幾個樓盤進去,有很多銷控表還是白板一塊。現在輪到房產商著急了,而購房者則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在巨大的壓力下,一些開發商開始主動尋求突圍。5月30日,杭州城北某樓盤以均價8500元/平方米開盤,比原來打算的開盤價下調了1000元。不僅單價下調,該樓盤還打出了“9.5折”出售的旗號。5月底,四橋邊上某一線江景樓開盤,均價為7800元/平方米左右,比相鄰樓盤4月中旬開盤時的9000元/平方米,低了近1000元/平方米。杭州部分開發商曾謀劃建立價格同盟,但前幾天杭州地鐵立項通過國家審批的消息一出來,這批開發商即刻分崩離析,各家又紛紛爭打“地鐵房產”廣告,招徠客戶了。
業內人士估計,夏季向來是房產銷售的淡季,再加上市民觀望心理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因此,杭州樓市似乎還要面臨一段時間的考驗。(秦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