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熱,卻有汗難出。徐常青攝 |
“霾”天氣四年一遇
今年出現多
據氣象專家介紹,目前出現的這種“霾”天氣在青島出現的次數并不多,據統計資料顯示:自1961年我市氣象有史記載以來,全市共出現過10次這樣的“霾”天氣。相比之下,膠南、膠州、即墨等郊區市出現“霾”天氣的日子則數量較大,十分普遍。據悉,今年以來,膠南就出現過14次“霾”天氣,而自1961年以來,即墨共出現了200多次“霾”天氣!
“這兩天到底是怎么了?熱得喘不過氣來,汗卻出不來,真憋死了!”看著窗外毒辣的太陽和霧蒙蒙的天,市民許先生放棄了下午出門的打算。前昨兩天,我市市區溫度持續在35℃以上,其中6月11日溫度還曾一度達到37.9℃,加之到處難耐的濕熱,連續兩日的糟糕天氣讓怕熱的島城市民遭夠了罪。記者從市環保局和氣象臺了解到,目前出現這種高溫濕熱天氣被稱為“霾”天氣。自1961年有記載以來,這種“霾”天氣青島只出現過10次。
桑拿天氣市民遭罪
喘口氣也不舒服
昨天上午9時,在公共汽車站等了不到5分鐘,在八大峽一家外貿公司工作的市民田小姐就熱得頭暈眼花,“青島今年是怎么了?以往夏天也沒這樣啊?”
來自臨沂的田小姐對昨天的天氣極度不適應,在青島待了4年多,這樣的天氣她是頭一次遇到。
下午2時,剛吃完飯,棧橋公園內就擠滿了在附近工作和游玩的人們,因為在室內實在太憋氣,大家都想在樹陰下乘乘涼、透透氣,但效果并不好,許多人依然感到喘不過氣來,“我真受夠了!太陽這么毒,這汗咋出不來呢,真是燥死了!”剛吃完飯的“的哥”王師傅直抱怨,“在這里待著,喘口氣嗓子也不舒服。”幾位在樹下休息的合肥游客也不滿意。
空氣質量達到最差
清一色三級污染
“6月11日,市區空氣污染指數一度曾達到了129,空氣質量級別達到了三級,屬于三級污染,是今年以來空氣質量最差的一天。”昨天下午,市環保局空氣監測室高級工程師王靜對記者說。
據介紹,自6月11日以來,我市市區大氣質量直線下降,6月11日,市內的8個空氣監測子站發出信息:8個子站監測的大氣質量清一色全是三級,其中,污染指數最低的四方區是117,最高的城陽居然達到了143!6月12日,市區整體空氣污染指數雖然有所減輕,達到了98,接近100的三級污染警戒線,但市南西部、嶗山、黃島三個空氣監測子站所監測的數據仍是三級污染。而據了解,按以往經驗,每年初春是我市空氣質量最差的時候,現在這種時間出現空氣污染并不多見。
罪魁禍首是“霾”天氣
空氣浮塵散不掉
“這兩天天氣之所以一直這樣,主要是因為‘霾’天氣導致的。”昨天下午,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耿敏告訴記者。
所謂“霾”是指空氣中因懸浮著大量煙、塵等微粒而形成的渾濁現象,程度高的稱“濃霾”,程度輕的俗稱“陰霾”。
據氣象專家分析,由于前幾日市區出現了連續幾日的小量降雨天氣,地面濕度較大,市區多處道路開挖施工造成了空氣中浮塵大量增加,而連續兩日來,氣溫又比較高,因此導致了近地面的大氣中出現了一個逆溫層(即隨著高度的升高,溫度不降反升),逆溫層的出現導致了空氣不流通,就像一個玻璃罩子罩在地面上。這樣以來,空氣中的濕氣、灰塵等雜質一時間無法擴散開來,大氣質量就會明顯降低,人們就會感到明顯的悶熱憋氣。
實在太熱,逛街市民只有“就地取材”遮陽。徐常青攝
晚報提醒:出門多注意
據專家介紹,“霾”天氣里,由于空氣有大量肉眼看不見的可吸入微粒物,而因為空氣中濕度又較大,這些微粒物漂浮日久則會吸收大量細菌及病毒等有害物質,人體吸收后會導致或誘發呼吸道疾病及氣管疾病。而對廣大患有哮喘、心臟病及肺病的病人而言,這幾天外出更要注意。
今日天象:爽風驅“陰霾”
今晨,許多市民出門時發現,空氣質量比昨天已有所好轉。
據氣象臺預報:今天下午到傍晚,在一股北方弱冷空氣的影響下,我市市區溫度將大大降低,達到20℃—26℃,并有可能出現陣雨或雷陣雨,空氣中肆虐了兩日的“霾”將會徹底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