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五月份,美國擅自啟動對我國七種紡織品限制措施,數量限制將持續到今年12月31日;同時,歐盟也提出要對我國紡織品設限,雖然在最后的時刻中歐經過艱難磋商達成了一致,歐盟放棄了設限決定,而中國也做出了將主要的十類商品增幅限制在8%至12.5%的讓步。這一切表明,中國紡織品出口在今年1月起卸下“被動
配額”枷鎖后,又不得不進入一個自我限制的時期———紡織品出口:進入“主動配額”過渡期
一體化下的新“壁壘”
在日前舉行的山東省紡織服裝出口形勢座談會上,商務部貿易談判辦公室處長夏翔應邀前來做宏觀政策分析,他在會上表示,今年1月1日我國紡織品出口配額取消,然而在紡織出口全球一體化不到半年時間,我國面臨的全球紡織品貿易形勢又發生了新變化,特別是美國與歐盟的“特保”措施,嚴重挫傷了我國紡織品出口。
夏翔說,一體化之后,矛盾的焦點已經發生了轉移,過去我們到美國要配額,現在的矛盾的焦點不止對發達國家,也擴張到發展中國家,因為一體化之后意味著我們和發展中國家爭奪市場。同時,經貿方面的問題也越來越政治化。
當前,我國紡織品出口的國內外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加入WTO之后,由于更多的公司加入到出口的隊伍中,因此產品的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出口紡織品的價格急劇下降。而發達國家過去使用配額控制我們,現在則采用各種各樣的新方式來控制進口,包括反傾銷、反補貼、技術標準等。特別是美國與歐盟的“特保”措施,對我國紡織品出口極具殺傷力。
夏翔說,紡織品的問題現在是頭等大事。一方面是要和發達國家進行交涉,另外還要和發展中國家做工作。美國和土耳其搞了一個宣言,他們聯合起來形成一個聯盟,目標就是阻撓中國的紡織品出口。可以看出,我們今后的斗爭力度非常大。對內,我們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共十項。在之前提出的對142項產品所設的關稅太低,經過研究中國提出提高關稅。但就在這個時候,美國跳出來,宣布對中國7個類別采取限制措施,中國立即做出對81種產品撤銷關稅的決定,這也是前所未有的。
中歐談判成功:突圍“特保”的“范本”
6月10日,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與專程來訪的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在上海就中歐紡織品貿易問題舉行磋商,經過長達10小時的談判,中歐雙方于6月11日凌晨就中國部分輸歐紡織品問題簽署了備忘錄。
根據《備忘錄》,歐盟承諾對源自中國的棉布、T恤衫、套頭衫、褲子、女式襯衫、床單、女連衣裙、胸衣、桌布、亞麻紗等十類紡織品終止調查。
中歐雙方同意,在2005年6月11日至2007年底期間內,對上述十類紡織品合理確定基數,并按照每年8%至12.5%的增長率確定中方對歐出口數量。
歐盟承諾在2005—2007年期間,對于上述十類產品之外的2005年實現一體化的中國紡織品克制使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報告書第242段條款;2008年,對所有2005年實現一體化的中國紡織品克制使用“242段”條款。雙方一致同意,對今后紡織品貿易中出現的問題,將通過磋商予以解決。
一位長期從事世貿組織研究的專家說,這次磋商的結果體現了雙方綜合利益的平衡,是一個雙贏的結果,符合世貿組織精神。他說,如果中國的紡織品出口環境總是處于波動之中,則對國內行業的長期發展不利。
有關專家說,這次爭端的妥善解決,不僅意味著雙方紡織品貿易摩擦得到了緩和,而且有利于中國今后在類似情況下同其他貿易伙伴解決貿易爭端,具有一定的參照作用。
紡織品出口將實施額度分配辦法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秘書長王宇在評價中歐達成的紡織品協議時說,新協議最實際的意義在于“中歐紡織品貿易前景變得明朗”,紡織品企業對歐洲的出口也將因此而“心里有底”了,在接到歐洲訂單的時候不再猶豫。
歐盟承諾的對十大敏感產品確定增長基數,并按照每年8%至12.5%的增幅確定中國對歐出口數量,這一做法實際是希望中國在用“自限”替代“他限”來控制出口數量。
那么,企業接下來將關注商務部會采取什么措施來分配歐盟給出的“出口增幅”。商務部官員昨向記者證實,有關對歐紡織品出口額度的分配細則正在制訂之中。
在山東省紡織服裝出口形勢座談會上,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在這段過渡期內,我國有可能實施數量管理辦法,其核心就是根據企業實績分配出口額度的模式。
山東紡織出口情況及所受影響
山東紡織品工業產值、銷售和利潤均位居全國第三位(前兩位是江蘇和浙江),今年的增長速度明顯快于江蘇和浙江。
記者從山東省紡織服裝出口形勢座談會上了解到,去年全省紡織品出口88.7億美元,占全省出口額的25%,略低于機電產品出口,是我省第二大類出口商品。今年1到4月份,全省出口30.7億美元,增長25.7%,占全省的22.5%。從出口市場來看,日本是第一大市場,對日本、韓國、美國、歐盟四大市場出口了29.6億美元,占全球的68%。今年以來情況有所變化,對日本和韓國出口占41%,下降了5個百分點,對歐盟出口占36%,上升了6個百分點。
美國歐盟采取“特保”對山東的影響整體來看不容樂觀。對于美國設限的7種紡織品,2004年我省出口1.3億美元,增長5.1%,占全省紡織品出口的1.5%。占我省對美紡織品11.9%。數額雖然不大,但是遠期影響很大。1到4月份,出口1.02億美元,增長了286.6%,占紡織品出口總值的3.6%,占對美國紡織品出口的31.6%。目前山東共有約460家企業出口這七類商品,占全省紡織品出口企業的8.6%。尤其是這七類商品是我們出口美國的大宗優勢產品,特別是棉織內衣,在全國出口額前十位企業中,山東省就占了七家。所以對企業來說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對于歐盟準備設限的九類產品,2004年,我省出口3054萬美元,增長5.8%,占對歐盟出口總值的3.6%,今年1至4月份,我省對歐盟15國出口這九類商品3382萬美元,增長了407.8%,占對歐盟紡織品出口總值的9.4%,對25國出口3552萬美元,增長309%,占對歐盟紡織出口總值的10%。目前,我省有379家企業對歐盟出口這九類商品,占我省紡織企業的7%。
紡織企業進入調整的關口
那么,在這個過渡期內,企業該如何制定發展戰略?夏翔表示,中國紡織品出口一定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換代,千方百計提高質量,把名牌做出來。同時,要搞好差別化經營,企業只有進行差別化經營,才能創造個性。此外,企業要組織起來,通過一定的途徑讓自己的聲音能被聽到;“走出去”多了解一些國家的動態,一些國家條件非常不錯,目前雙邊協定越來越多,企業可以利用這些為自己謀求利益;建立企業文化,品牌名牌就是企業文化的體現,品牌需要長期培養等等。
岱銀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一是大力發展市場多元化,提前做好準備,積極開拓多元化市場,分散出口風險,在鞏固傳統市場基礎上,逐步開拓非洲、中東、南亞等市場,通過考察與參加展銷會,不斷結識新客戶。對歐美市場,通過發展代理商、介入國外營銷網絡等方式積極化解風險。二是調整產品結構,努力實施產品多元化。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不斷進行市場細分,努力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毛料西裝等中高檔產品出口,增強企業發展后勁。三是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拓展銷售渠道,拓展贏利空間,同時又可以規避貿易摩擦,規避歐美設限帶來的風險。在斯里蘭卡建廠作為前沿陣地,充分利用當地有利政策,與國際大采購商建立緊密關系。
即發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一是兼顧國內外市場的開拓,加強對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市場的出口,借助國際銷售渠道增加出口。二是加快科技創新步伐,積極開發世界領先的針織面料,加快對新材料、新素材的應用。三是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在提高內衣檔次基礎上,逐步向休閑和運動服裝轉變,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本報記者
鄒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