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幅度有多大    據了解,發改委的降價方案早在4月底就開始向相關單位征求意見。中國化學制藥協會秘書長周燕說,“五一”過后,恰逢一個醫
藥行業的聯誼會,各大協會在討論后形成了一個針對此次降價的意見書,并報送國務院、發改委等部門。這就是所謂的“24協會上書”。    周燕秘書長說,24家協會的主要意見有兩條:一、原定方案的降幅太大,企業不能承受;二、仿制品和已經過了專利期的產品應該保持合理的比價關系,不能差距太大。
   此前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副會長朱長浩對媒體說,本次降價將涉及16種抗生素和6種新進入醫保目錄的藥品,降幅平均高達60%以上,其中個別品種的降幅將達到93%。如果該降價方案被通過,將是歷次藥品降價中幅度最高的一次。
   記者了解到,朱長浩曾參加了發改委的征求意見會。因此,他所說的降價細節并非沒有根據。然而,國家發改委此后對媒體否認了“社會上關于降價品種和降價幅度的傳聞”,并稱降價所涉及的具體品種和幅度仍在醞釀中。此外,據可靠消息,按照發改委原來的安排,這個降價方案在5月底公布,6月正式實施。
   企業的反對,加上一些專家對于“什么才是藥價虛高的治本之策”的探討,讓發改委降低藥價的步伐明顯慢了下來。有媒體報道稱,6月2日在宜昌召開的物價會議上,國家發改委稱將推遲出臺此次的降價計劃。
   如此降價難以治本
   許多老百姓為即將實施的降價舉措叫好,但業內人士卻顯得不是很樂觀。
   “發改委多次下調抗生素價格,以及正在推行中的藥品招標采購政策,目的都是要縮小藥品利潤空間,但最終結果怎樣?”華北制藥集團董事長常幸認為,老百姓根本沒感受到降價的好處。“其實更多的利潤藏在誰也說不清、看不見的黑洞里!背P艺f,生產企業利潤一般在7%左右,大型藥品批發企業利潤不到1%。他認為,發改委如此降價不是治本之策。
   國務院政策研究室最近的一份報告認為,藥價高“其實是一個制度安排問題,是歷史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新出現問題的疊加”。報告中說,20多年來,我國人均收入提高了十幾倍,而藥品價格卻上漲了100倍,有的甚至上漲了200倍!搬t療衛生體制改革滯后”,被這份報告列為導致藥價高的4個原因中的第一個。
   報告認為,追逐藥品銷售利潤的制度安排和利益機制尚未打破。主要表現為“三個不分”,即醫藥不分、營利性和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不分和管辦不分。
   所謂醫藥不分,即中國沒有實行醫藥分業管理,醫療機構壟斷著藥品分銷的終端市場,加上醫療補償機制改革滯后,“以藥補醫”、“以藥養醫”的問題始終沒有解決,藥品銷售成為醫院利潤的主要來源。
   國務院政策研究室的報告稱,在近幾年醫院的總收入中,藥費收入占60%左右,少數中小醫院高達70%至80%。藥品毛利用于彌補醫療虧損的比重1991年占51.3%,2000年上升到68.9%。患者看病費用越來越高,看得起病的患者越來越少。
   不能頭痛醫頭
   “我們正陷入一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怪圈!币粋制藥企業的負責人這樣評價發改委的降價辦法。
   國務院政策研究室的這份報告也對政府管理藥價的方式提出“質疑”。報告說,國家先后十幾次降低藥品價格,并把國家定價的藥品從2001年以前的103種擴大到目前的1000多種,但仍未從根本上解決藥品價格居高不下的問題。
   首先,政府定價藥品的品種覆蓋面仍比較小。目前我國制藥企業生產的藥品有十幾萬種,加上藥品具有可替代性,已經放開由市場調節的藥品,占所有藥品的90%以上,這些藥品的價格高低,取決于企業意愿,政府管不了其虛高定價。
   其次,政府現行定價方法存在較大問題:定價依據難以測定,政府也無法掌握企業的真實成本。報告稱,政府定價部門對生產企業虛列成本、多計費用缺少有效的審查和監管手段,處于成本價格信息嚴重不對稱的地位,經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審定的價格或制定的最高限價,常常大大高于市場成交價,留下了過大的價格空間。
   同時,采取順加作價的定價原則拉長了流通鏈條。政府定價主要采取社會平均成本加成和“高進高出、低進低出”的政策,使每個流通環節都可以據此加價,刺激了醫院和各個流通環節加價銷售藥品,特別是銷售高價藥的熱情。
   另外,對進口藥、合資藥、國產新藥的審批與藥品合理定價脫節。進口藥、合資藥、國產新藥的市場準入權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價格審批權在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藥品審批與藥品定價之間缺少溝通和協調,使不少藥品定價存在很大盲目性。
   “發改委的降價如果能與衛生部的改革配套進行,效果可能會好得多!贬t院管理研究所一位專家這么說。不過他認為,現在發改委的降價辦法估計至少能治治醫生拿回扣的問題,而真正解決藥價虛高,估計至少還需要兩三年。
   記者從衛生部所屬的醫院管理研究所獲悉,多年難產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方案已基本成形,可能在今年進行試點。
   
最近,有關老百姓看病吃藥的兩則消息,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一個是國家發改委近期將出臺歷史上最大幅度的藥品降價方案。另一個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韓啟德稱,衛生部已經基本決定,要取消醫院的藥品加價。
   與以往歷次藥品降價不同,這次降低的價格是患者從醫院拿到的終端藥價,而不是制藥企業的藥品出廠價。然而,初步方案一經提出,立即遭到醫藥行業和企業的反對,并出現了一個24家醫藥協會聯名上書國務院,希望發改委手下留情的事件。
   韓啟德副委員長透露的那個即將出臺的政策,同樣引起醫院不滿!八幤肥杖脒@一塊怎么補?”這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一位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的提問。他說,如果醫院失去了藥品加成這一塊的收入,國家就得想辦法增加對醫院的補償,或者大幅度提高醫療服務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