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七月降關稅出口迎來新機遇 7月1日《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易協議》將開始實施 本報訊7月1日,《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易協議》將開始實施,7000種商品開始削減關稅。這將給我國出口至東南亞的產品帶來實質性利好。我市有關部門提
醒各類企業特別是各類外經貿企業,必須關注《協議》實施帶來的新變化,早做準備,爭取主動,贏得先機。 據悉,根據《協議》規定,中國和東盟中的6國(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應不遲于2005年7月1日將正常類稅目中40%稅目的關稅削減到0-5%,不遲于2007年1月1日將正常類稅目中60%稅目的關稅削減到0—5%,不遲于2010年1月1日取消大多數正常類稅目的關稅,不超過250個6位稅目的關稅延遲到2012年1月1日降低到0。東盟新成員(即越南、柬埔寨、老撾和緬甸)在2015年將多數產品關稅降到零。
市外經貿局有關人士指出,這意味著我國的產品和服務可在零關稅、免配額以及其他市場準入條件進一步改善的情況下,順暢地進入東盟國家市場,這有助于我國企業擴大出口;有助于實現國際市場多元化,拓寬出口渠道,分散市場風險;有助于我國企業降低進口東盟的原材料、零部件和設備的成本;有助于我國企業市場的擴大和延伸,有助于我國企業吸引外資,承接國際產業轉移。
記者從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獲悉,今年1—4月份,山東對東盟出口7.13億美元,同比增長110.83%。其中出口貨值超過1億美元的有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出口貨值同比分別增長310.3%、110.3%、81.77%和57.08%。而且,在我省出口東盟的商品中,出口貨值超過1000萬美元的有金屬及制品、印染布、蔬菜、坯布、無機化工品、木材、家電、調味品等眾多產品,增長幅度都在50%以上,有的甚至呈4倍增長。
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有關人士介紹說,泰國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的主體。以前,泰國稅率是所有東盟國家中最高的,稅率高于20%的產品比例達46%。7月1日后,該國農產品中的咖啡、茶葉、香料、糖、油脂、蔬菜、罐頭、腸衣等;以及工業品中的塑料、橡膠制品、紡織品玻璃制品、鋼鐵制品、機電產品、汽車及零部件等都是降稅的主體。其中,胡蘿卜、香菇、腸衣、蘑菇罐頭、水果罐頭的關稅將從60%降至20%;汽車零部件從40%以上降至20%;DVD和VCD的關稅從30%降至20%;照明裝置、液晶顯示板等也都大幅度降稅。除此之外,新加坡、馬來西亞也將是東盟市場開拓的重點。
記者了解到,根據協議規定,中國出口至東盟的產品需提供《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優惠原產地證書方能享受關稅減免待遇。該證書由各地檢驗檢疫機構負責簽發,申請簽證程序與其他產地證相同。(本報記者鄒吉宏)
●相關鏈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
中國加入WTO以后,率先提出了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設想。從2002年開始,先后6次召開貿易談判會議,于當年11月雙方領導人簽署了《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整體確定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基本框架,標志著中國與東盟的經貿合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自由貿易區的核心部分是區域內各國貨物貿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從2003年3月起,中國與東盟共召開了11次談判會議,于2004年11月,雙方共同簽署了《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易協議》,從而正式啟動了中國—東盟自貿區建立的過程。在目前全球307個自由貿易協議中,中國東盟自貿區從中國提議到雙方達成《貨物貿易協議》僅用了四年時間,這充分反映了中國與東盟增進合作,共同發展的迫切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