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前,中國足協在中青隊內部爭議不斷的情況下,不得不出面協調;3天前,因為沒有弄到球票,德方承諾讓小球員觀看拜仁和德國國家隊比賽的計劃臨時取消;兩天前,中青隊為一場和德國業余隊的熱身賽而露宿街頭,讓業余裁判吹比賽;一天前,兩名主力球員因為比賽場地凹凸不平而受傷,不得不告別世青
賽。以這樣的頻率出現著各種各樣的紛擾,使中青隊的世青賽之旅前途不樂觀。
誰之過?今天距世青賽開賽還有整整10天,中國足協昨晚緊急確定了增補進中青隊的兩名球員。天津泰達隊的前鋒毛彪和來自東莞的門將張磊立即啟程,前往德國。在大賽前還要做出這樣的人員調整,實在是無奈之舉。關震和王永珀雙雙受傷,讓中青隊不得不在賽前再次換人。似乎從一到德國,中青隊就不停地遭遇麻煩。開始的時候是生活條件不好,訓練不系統,后來中國足協去協調后稍有好轉。但隨著世青賽的臨近,中青隊開始更頻繁地出現問題。熱身賽質量下降,克勞琛沒有針對性的戰術安排,訓練安排業余,中方教練組和德方矛盾增加……一支被中國足協寄予厚望的球隊,無奈地在各種內耗中度日如年。
為什么中青隊會走到今天這一步?中國足協難辭其咎。為什么要把球隊拉到德國一個小鎮去備戰?這是中國足協必須反思的問題。誠然,德國方面曾對這次中德足球合作描繪過非常美妙的前景:頻繁的高質量的熱身賽,良好的訓練環境,德國足球知名人士的現場指導,經費上的大力支持等。但是,這些都不能成為中國足協推卸責任的理由。因為中國足協應該知道,巴特基辛根是德國一個偏僻的小鎮,以前只是個旅游城市,在沒有任何經驗的情況下,接待工作和訓練比賽安排肯定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是否有必要將中青隊的整個集訓都安排在巴特基辛根很值得推敲。結果,生活條件糟糕,訓練場地不好,熱身賽質量不高,德方承諾的德國足球知名人士也沒有出現,中青隊去德國集訓的很多目的都落空了。
中國足協的問題還體現在對待克勞琛的問題上。作為一名外籍教練,中國足協在使用他的問題上也多次出現搖擺,直接導致了球員、中方教練和克勞琛的隔閡。讓克勞琛擔任中青隊主教練本來是個折中的選擇。一是中國方面沒有合適的人選,二是德國方面以必須由德國人來擔任主教練為條件構架這次中德合作。但是在選擇了克勞琛后,中國足協并沒有做到用人不疑。兩次派朱廣滬去德國監督,此舉引起了德方和克勞琛很大的抵觸。“這樣會給球員造成一種錯覺,使他們覺得主教練的權威在喪失,控制球隊的是國家隊的主教練,而不是中青隊的主教練。”德國方面多次這樣抱怨。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克勞琛對中方教練的很多提議產生了抵觸情緒。同樣的道理,因為有中國足協這個“靠山”,中青隊隊員一到德國就開始諸多抱怨,只要對克勞琛的方法不認同,他們就把主教練不行擺出來,而中方教練組和克勞琛在業務上出現重大分歧時,對他頗多微辭。這樣一種合作氣氛,球隊不出問題才怪。
最后就是人員,中國足協也有問題。在世青賽名單確定前3天送6名球員參加集訓,這種做法不僅對前面已經訓練了一個多月的球員不公平,也給克勞琛選人增加了壓力。果然,對于21人名單,克勞琛和中方就存在較大的分歧。雖然最后是各讓一步,但是究竟這個21人名單是不是最好的組合,沒有人知道。
或許在這個時候再去指責為什么會接連出現這么多問題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因為事情已沒有什么回旋余地。距離比賽還有10天,不可能把球隊再拉回國內,也不可能更換主教練。中青隊到底能取得什么成績,只能聽天由命了。(李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