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大人鼓勵他交大朋友 教育專家昨與家長們交流時認為,教育孩子要保持平等心態
早報昨日報道的《孩子犯錯兩成家長說該打》引起島城家長的關注,先后有700多位家長通過登錄青島新聞網和撥打早報服務熱線82881515,向市婦聯組織的兩位教育和心理專家咨詢
教育孩子的具體方法。專家分析認為,導致家長與孩子在情感上出現隔閡和在家庭教育方面出現盲點的主要原因,在于家長沒有以與孩子交朋友的心態平等交流,以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過于迫切,豈不知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事與愿違。
鼓勵孩子多交友
從家長們咨詢的內容看,“問題”孩子的年齡主要集中在學齡前兒童和中小學。一名5歲男孩的媽媽說:“我兒子快5歲了,從4歲時就不喜歡大多數孩子都喜歡的卡通和童話故事了,而是喜歡看少兒大百科之類的書籍,從小我們沒怎么教他認字,不知什么時候他已經可以自己閱讀一整本書了,但他與小朋友交流不到一塊兒去。”專家認為:“人的能力發展有早有晚,有的表現比較早,有的表現比較晚,這個‘小大人’在智力發育方面屬于表現比較早的一類,他與同齡人交往感到沒有興趣也是正常的,可以鼓勵他和比他大一些孩子去交往,就會表現他應有的個性特點和交往能力,這樣就不會變得孤僻了。”
再忙也別忘交流
有名9歲的女孩對媽媽的依賴性太強,幾乎是離媽媽就不行,卻把爸爸置之度外。對此,專家的觀點是父母的角色對孩子均有影響,作為父親不應該因為工作繁忙而疏忽和孩子平常的情感交流,作為母親應該給孩子提供一些機會和場合讓她與父親交流,例如在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要讓她和父親同時做,在孩子需要關心、關愛的時候,要讓父親多做一些。
請家教要針對需要
幾名孩子已上初中的家長,對于孩子學習外語是否需要請家教問題很關心。專家認為,如果孩子學業方面有困難,請家教是一個有效的途徑。但請家教應該針對孩子自身的需要,而不應該從家長的意愿出發,孩子感覺自己在學業方面需要幫助,而父母因為種種原因無能為力的情況下,可以考慮給請家教。孩子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或有不理解的問題,而家長又不能給予幫助的情況下,可以為孩子找一位外語方面的老師加以輔導。記者潘修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