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兼中國足協副主席和亞足聯副主席兩職的張吉龍在青島參加亞足聯“中國展望計劃”啟動典禮時告誡說,“中國展望計劃”是個非常好的計劃,但是對于這個計劃的希望不宜有過高的期盼。他坦承,中國足協與亞足聯在“亞洲展望計劃”的具體實施方向上還存在著分歧。 在青島參加
“中國展望計劃”啟動典禮期間,無論亞足聯主席哈曼姆還是亞足聯秘書長維拉潘,都在向與會者和媒體極力推銷“亞洲展望計劃”,他們認為中國足球的發展空間很大,只有一步步地改善中國足球事業,中國足球就可在世界足壇占有一席之地。而張吉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則表示,中國足協在會議間歇期間與亞足聯就“中國展望計劃”坦誠地交換了意見,中國足協認為,“中國展望計劃”要考慮中國的國情,中國足球的發展還是要從本國足球的現狀出發,目前最關鍵的是要做好青少年足球的培根教育,而城市聯賽也應以青少年為主,現在搞足球社會化的時機還不成熟,如果盲目進入純業余聯賽,不利于中國足球的發展。 “中國展望計劃”是“亞洲展望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張吉龍透露,早在2003年亞足聯就與中國足協就“亞洲展望計劃”進行了探討,中國足協對亞足聯推出“亞洲展望計劃”是持支持態度的,但是對于針對中國足球推出的“中國展望計劃”,中國足協認為應該根據中國足球發展的現狀來提出規劃。
他說,亞足聯提出“中國展望計劃”的設想,正好與中國足協制訂第二個十年發展規劃在時間上相吻合,因此中國足協就此提出了“1+1過程”,即亞足聯“中國展望計劃”和中國足球第二個十年發展規劃。
按照“亞洲展望計劃”的藍圖,亞足聯將對各國和地區提供足球發展的建議,協助各國和地區足協促進各自足球水平的發展,包括提供技術指導和裁判、教練、隊員培訓等多個項目,而組建業余俱樂部和開展城市足球聯賽是其主要內容。
張吉龍首先肯定了“中國展望計劃”是個非常好的計劃,但同時他又告誡說,對于這個計劃的希望不宜有過高的期盼。
他說,這一計劃才剛剛啟動,過程也許是很艱難的,最主要的一點是要根據中國足球的現狀來確定,同時還有個跟進問題,怎么跟進我認為還是要體現中國國情。也許對于跟進的辦法可能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實際做出來最好也是能百花齊放、五彩繽紛,說白了就是只要花開就可以了。中國足球有個不太好的特點,做什么事都太注重急功近利,其實這對中國足球是一個缺點,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這種做法其實是不太好的。
哈曼姆在“亞洲展望計劃”中將城市足球聯賽放在了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并認為這是歐洲足球強國的根基,也是促進整個亞洲足球水平提高的一種有效辦法。對此,張吉龍認為,這種想法出發點是好的,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要看當地的情況。就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足球發展水平來看,中國足球搞社會化發展的道路還為時尚早。
他說,青島和武漢是中國足壇很有代表性的兩個城市,同時這兩個城市又有其不同特點。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特點,應該根據不同的特點去發展和規劃足球,這樣中國足球才會有進步才會有發展。城市足球聯賽是一個非常好的舉措,它比那種踢“野球”的業余比賽要規范很多,但是參加城市足球聯賽的業余俱樂部應該把落腳點落在青少年的培訓上,這是中國足球的基礎點,也是中國足球最需要的,如果盲目地進入沒有青少年參加的純業余足球聯賽,不利于中國足球的發展。因此,我個人覺得首先做好的應該是培根計劃,因為青少年這塊要是做好了,中國足球將來的完善可能也就會更好了。
哈曼姆和維拉潘在不同的場合多次敦促中國足協應盡快設立專門執行“中國展望計劃”的“展望部”,張吉龍對此回應說,中國足協目前還沒有設立這樣一個部門的計劃,“中國展望計劃”作為一個新模式才剛剛啟動,我們還在摸索中,可能會牽扯到方方面面的東西,我們現在還不能盲目地去按照那種模式去做。也就是說,亞足聯會給我們一些技術上的指導,而我們也會學會捕魚的方法,而不是去等待捕魚。中國足球這些年來一直在摸索、探求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我們搞過職業化,10多年的職業足球,從當年甲A聯賽的一哄而上,到假球、黑哨的肆意蔓延,再到現在這樣那樣的風波,我們回過頭來一看,中國足球還是在原地打轉。這讓我們不得不反思走什么樣的道路才能把中國的足球搞上去。我個人認為,現在的中國足球一定不能再急功近利,應該腳踏實地,根據具體的情況制訂發展計劃,在發展過程中,首先應該注意青少年足球的培養,更要注重培養良好的足球環境。
亞足聯多次表示,希望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在推廣“亞洲展望計劃”時為亞洲其他國家或地區做出榜樣。張吉龍對此表示,亞洲足球無論是在世界足壇地位上,還是在發展的過程中,與歐洲和南美洲都有著不小的差距,與非洲的差距也在不斷拉大,因此,要加快亞洲足球的發展速度,中國作為亞洲大國責無旁貸。但是就“亞洲展望計劃”或是“中國展望計劃”而言,我們不可能完全的按照亞足聯規定的格式和模式去做,應該融入本土的文化,否則回過頭來看看,我們連腳印都看不見了,這樣就有些得不償失。本報記者劉長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