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早晨6時20分起床時宿舍里暖氣不熱,容易著涼”;“采用中水處理技術,利用中水沖廁、澆水”;“將學生活動集中安排在周六下午進行”;“在校園里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配合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定期舉辦科普講座”…… 這是在例行的學生民主評議團會議上,學生代表提
出的意見。這些意見雖然小到學生的衣食住行,大到學校發展規劃,但是卻深切關系到同學們的利益或是學校的管理與發展,青島2中領導給予高度重視,予以記錄后在隨后的校長辦公會上立即決定宿舍里從凌晨4點鐘起開始供暖氣;學校在周六下午開展“周六大舞臺”活動;成立“青島2中科學教育學院”,聘請中國科學院、工程院的院士給同學們作科普講座…… 這樣的學生民主評議團會議每月召開一次,參加會議的主角便是從各班選舉產生的民主評議團代表,而配角就是學校中層以上干部。這無異于學生給學校干部開會。而就是在這樣的民主氣氛中,一項項對學校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建議由學生提出被學校采納。
在2中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學生組織,有這樣的民主氣氛,完全依賴于學校管理層對現代學校管理理念的正確認識和對學生培養方式的科學選擇。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學校管理的最高層次是通過自我管理,實現“零管理”。在我們的學校的管理中,傳統意義上的學校管理者是干部和教師,以及其他一些行政管理人員。這種管理組織實質上把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在身份關系上對立起來、降低了管理的效能、提高了管理的成本。現代學校管理應當更加重視:管理者與被管理者身份的統一、管理與教育的統一以及團隊成員管理主體意識的確立。
西方經濟學理論中有一個邊際收益遞減規律,即在成本管理中,資源的投入與效益之間并不是總是成正比關系。過度投入某種資源不僅增加了管理成本、而且會使效益大幅度下降。對教育而言不是管理人員越多越好,也不是管得越多越好,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管理的積極性,發揮了學生作為被管理者,又是自身或學校的管理者的作用,就會真正降低成本、提高管理的效果,收到管理者預期之外的效應。
2中管理特別重視把學生作為管理主體來看待,相信學生能夠管理好自己,也相信能夠管理好團隊,并且在管理中,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應當具備的基本素養得到提升。在這樣的管理環境中,人人是學校管理主體的意識被強化,管理與教育的統一,為學校管理和教育的良好效果提供了可靠保證。
在2中的濃厚的民主氛圍中誕生了一個又一個新型學生管理組織。學校已經選舉產生了四任學生校長助理,每一位學生校長助理作為全體學生的代言人,盡職盡責,努力構建著學生和學校之間心與心對話交流的平臺。學生自律委員會承擔著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的重要任務,在2中處分學生也要傾聽學生的意見。
■孫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