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保持經濟持續發展的同時,構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體系,既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核心內容,也已成為區域發展的重要課題。嶗山區以全面構建“四大公共體系”為基礎,護民利、保民生、求和諧、促發展的做法,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教育升級:不出遠門可上好
學校
幾年前,教育還是嶗山區的“軟肋”,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師資,都相對落后。為此,新一屆嶗山區委、區政府先后投入巨資,實施教育升級工程,著力打造新的公共教育體系。僅2004年即投入7130萬元財政資金用于中小學校建設,其中完成了嶗山一中宿舍樓擴建工程、嶗山二中新疆班學生宿舍樓工程、嶗山三中二期工程。多方吸引資金建設的漢河教育中心、嶗山八中、曉望小學、嶗山十一中、惠特小學等工程也已完工,投資總額達5300多萬元。而總投資11219萬元的嶗山一中、區實驗小學、張村河小學、西韓小學、鳳凰臺小學、嶗山十中新建、重建、擴建工程也已納入計劃。
與此同時,嶗山區還面向全省公開招聘了數十名骨干教師和教研員,并建立了師資儲備機制。目前全區初中教師本科以上學歷達到49.5%,高中教師本科以上學歷達到96.9%;全區教師年齡30歲以下的達到44.8%。教師隊伍知識化、年輕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而民辦公助、扶貧助學基金、外來務工子女基礎教育等有關政策的實施,使嶗山區的公共教育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覆蓋,上學難、上好學校難的現象得到根本改觀。
就業升級:統籌城鄉
在嶗山區,無論是農村戶口還是城鎮戶口,在務工就業方面已沒有區別。該區的就業登記、用工管理制度基本實現了城鄉一體,企業招用農村勞動力的審批手續被統統取消,農村勞動力享有了與城鎮勞動力同等的待遇。由于地處城鄉結合部,嶗山區推進城市化和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任務十分繁重。為此,建立新型就業體系,實現城鄉就業統籌,成為該區為民辦實事的重點工程。僅去年一年,該區即實現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就業近7000人,完成全年工作責任目標的129.1%。
為擴大區域就業渠道,去年以來,嶗山區制定出臺了城鎮失業人員申領自謀職業扶持金、用人單位招用嶗山區城鎮失業人員社會保險補貼、職業介紹機構享受職業介紹補貼、勞動預備制人員職業培訓等一系列促進就業再就業的配套扶持政策。區政府投入1100萬元設立了促進就業和社會保障專項資金。扶持成立了13戶非正規就業勞動組織,安置失業人員1134人。招聘1160名護林防火員,建立了專業護林造林防火隊伍,招聘協警員300人,公安協管員51人,拓寬了待業人員的就業渠道。
同時,嶗山區還投資改造擴建了原有的勞動力市場,并與市勞動力市場信息網聯網。區勞動力市場每月定期舉辦招聘洽談會,去年共促成3000余人就業。
13個社會教育培訓機構,成為嶗山區富有成效的城鄉就業培訓基地,無論是城鎮失業人員還是農村勞動力,都可以在這里接受職業指導和技能培訓。僅去年一年,就有2570名農村勞動力參加了轉移就業培訓,對6120名農村勞動力進行了職業指導。而且,該區通過建立區、街、居三級農村勞動資源信息庫、就業轉移庫和動態管理庫,并與青島市勞動力資源網絡連通共享,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提供了新的平臺。
醫療升級:方便就醫
為方便居民就醫,嶗山區政府決定投資6000萬元,建設一座面積1.6萬平方米的醫院。而這只是嶗山致力打造醫療公共服務體系的舉措之一。
短短一兩年時間,嶗山區就建起了全省一流的鄉鎮級院前急救網絡體系,大幅度提高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僅2004年就投資建設了沙子口、王哥莊、北宅3處120急救分中心,并與市120急救中心聯動,承擔轄區內危急病人的接轉診、搶險救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等院前急救任務。這是全省第一個鄉鎮級院前急救網絡。
不僅如此,嶗山區還成為全省第一個實行農村合作醫療的縣(市、區),經過近2年的試點,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健已經實現了“四個目標”:一是全區139個村(居)參保率達到100%,參加人數16.14萬人,人口覆蓋率達到96.82%。二是實現了按比例足額籌資的目標,實施了市、區、街道財政補助,村集體和個人籌資的原則,個人每年只需出資10元,最高報銷金額可達3萬元。三是實現了讓群眾受益的目標,在全省第一次將門診大病、家庭病床、孕產婦保健、兒童計劃免疫保償、婚前檢查和老年人健康體檢納入合作醫療報銷項目,受益人數3.7萬人,受益率達到23%,家庭受益率達50.8%,人均報銷1577元。其中免費婚前檢查在全國首創。四是實現了一整套有效的管理目標,探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在全省率先實行“網上銀行”醫藥費結報。
在嶗山區,老年人全面體檢完全免費,為老人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實行健康動態管理,這在全國同樣是首創。
保障升級:讓人人享有社會保障
在嶗山區,凡符合條件的老人,每人每年可獲得政府1000元的生活補助費,這是該區“四保一補”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
所謂“四保”,是指企業職工保險、農工商保險、自由職業者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嶗山區的一種創新;“一補”是指區財政支付的老年居民生活補助,即在前四種保險的覆蓋范圍以外,對符合條件的老人,政府每年補助部分生活費。這是一個全覆蓋、多層次、多形式的養老保障體系,該體系的建立使嶗山區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了社會養老保障全覆蓋,并且保障水平和保障層次也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市委常委、嶗山區委書記李增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一心為民,就是要結合本區實際,從老面姓關心的“身邊事”入手,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層次,讓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公共服務的好處,這應該是實踐“執政為民”的根本。本報記者本報通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