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青島的醫生和護士的比例還達不到1:2,國際上醫生和護士的比例則為1:5或1:6。而最近幾天,島城的幾大醫院護士招聘出現了異常火爆的場面,數十人爭一個崗位屢見不鮮,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些對于護理行業意味著什么?與患者息息相關的護理工作將向什么趨向發展,記者對此作了深入調查。
&
nbsp; 健康生活呼喚新型護士
提起護士,不少人的印象還停留在“打打針、喂喂藥”這樣的簡易勞動上,而事實上,護理行業細分化已初見端倪。
青島市護理學會副理事長王玉玲說,隨著島城醫療市場的發展、完善和社區護理、家庭護理等護士就業新渠道的出現,對護士的需求不斷增長。特別是醫學科技迅猛發展,社會的老齡化以及人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促使護理工作在醫院、社區、家庭的疾病防治、康復等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今的白衣天使的角色也要悄悄地發生變化,由以往的醫生助手發展成醫生的“合作者”,專科護士、社區護士、心理護士等新型護士也將不斷出現在我們的身邊……
青醫附院、市立醫院等醫院出現的“聊天護士”,是心理護理專業的具體化。護士們在每天完成日常護理工作之余,專門陪伴有心理需求的患者聊天說話,患者的焦慮、壓抑等情緒在聊天中得以釋放。市立醫院內科病房69歲的病人張翠蘭對記者說:聊天護士比安眠藥還要“靈光”!張翠蘭以前每天晚上吃兩顆安眠藥才能睡著,現在有了“聊天護士”的陪護,不吃藥也睡得踏實。
據了解,島城護士的供需目前基本上是平衡的,護士需求量的增長更是可以預見的。據了解,目前青島市醫療機構擁有注冊護士大約在14000人,青島護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率相當高。
小護士變成“大專家”
隨著重癥監護、介入治療、器官移植等尖端醫療學科的發展以及醫療專業越來越細化,護士正在向專業化護理專家轉變。這就要求護士在輸液等專業操作方面具有醫生不具備的拿手絕活。目前在青醫附院、市立醫院、海慈醫療集團等醫院就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專科護士。
以市立醫院的糖尿病“專科護理師”為例,專科護士可以告訴病人你可以吃西瓜,并幫助他分階段完成這個愿望。不同專業的專科護士對某一種疾病進行專門的、針對性的護理,教給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病人的恢復。
“家庭護理”服務到床邊
“大病到醫院,小病進社區”,這是今后島城醫療服務發展的方向,這意味著社區護士、家庭護士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市民的生活中。
市北區太慈社區醫院工作人員說:不少市民前來咨詢能不能與護士簽定相關的協議,為家中的老人進行家庭式的專業醫療護理。據了解,社區護理要面對社區內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團體的健康服務工作,如健康教育、健康指導、家庭護理、康復指導、病人及健康人的營養指導、婦幼及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詢等。它不僅注意到個人的健康安寧,而且也注意到社區整個人群的健康,包括疾病和受傷的預防、健康的恢復以及增進健康。
“護士先生”漸受青睞
如今,市立醫院、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等醫療機構里悄然出現了“護士先生”,而且十分受青睞。
丁寶是青島市立醫院手術室里的一名普通的護士,也是該醫院唯一的男性護士。2003年,他從護理專業畢業就來到市立醫院。他說:說實話,剛開始干的時候,遇到女性患者就非常尷尬。但時間長了,發現男同志干護士也有優勢,起碼在手術室或者急癥室等勞動強度比較大的科室優勢最明顯。
目前我市的“護士先生”不過二十人,是“稀缺資源”。市立醫院、海慈醫院等醫療機構都非常希望能增加一定比例的男護士。記者田璐
護師何梅位上過節
“你好,節日快樂!”今天凌晨,在海慈醫院注射大廳,面對記者送來的鮮花,護師何梅驚喜萬分:“謝謝!這是我第一次在護士節收到花。”
今天是國際護士節。凌晨的海慈醫院注射大廳依然燈火通明,三四十名患者還在這里打點滴,陪伴他們的是節日期間堅持工作的“白衣天使”。
何梅說,自己對護士節沒大有感覺,都是在工作中度過的,有時收到朋友發的祝福短信,挺快樂。
何梅是海慈醫院注射競賽選拔的三名“針準護士”中的第二名。她在20秒內完成“扎止血帶-消毒-靜脈穿刺-固定-調滴速”動作,且非常精準。
干了20多年護理工作的何梅接觸過上千種藥品,沒出過一次失誤,她的耐心和細致,化解了不知多少患者的焦慮。陳小寧
護士比技能
昨日上午,青島市第二屆“天使杯”迎奧運護理英語技能大賽在夢幻劇場開賽,25支參賽隊向醫護專家及市民展示了嫻熟的護理技能和良好的英語會話能力。據了解,為了迎接2008年奧帆賽,加強衛生行業護理隊伍素質建設,提高全市護士英語水平,今年護理技能比賽將禮儀服務、英語會話能力、護理技能等多項內容融為一體,進行綜合比賽,改變了已往護理技術單調的情況。這樣的比賽將促進護士在護理專業技術、禮儀、英語等方面全面提高素質。臧磊攝
護理專家進社區
晚報訊昨天,青島市第九人民醫院舉辦了以“白衣天使進社區,愛心久遠更和諧”為主題的家庭護理知識培訓,派出研究老人養生知識多年已有30年護齡的護理專家,到云南路街道辦事處轄區內的星光老年公寓,講解了老年人飲食、運動、心理等養生保健知識。(田璐張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