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仍為高中入學高峰年,全市共有初中畢業生107000人,其中,按比例升入普通高中的只有近一半,而相當一部分學生將加入到職業教育的行列。
職業教育是島城優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擔著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性人才的重任。4月26日,教育部在江西新余市召開了全國民辦職業教育工作經驗交流會,
教育部部長周濟、副部長吳啟迪參加了會議。會上,青島市教育局副局長王金生做了典型發言,全面介紹了青島市發展職業教育的經驗。
2005年青島市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有哪些新亮點、新舉措?報考職業學校有什么新規定?近日,記者采訪了青島市教育局副局長王金生。
志愿填報:從改變擇校誤區開始
從以往的實際情況來看,一些家長在幫助孩子擇校時存在誤區,不能從孩子的學習實際和興趣出發,認為只有上普通高中、上大學才是成才的“正規”途徑。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擠進普通高中不惜“砸鍋賣鐵”,花費數萬元。針對這種現象,王金生提醒考生和家長,科學、理智的定位至關重要。有些家長沒有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興趣、學習基礎,盲目“拔苗助長”,不但沒有讓學生的學習成績提上去,相反,過重的學業負擔和心理壓力,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這樣的教訓太沉重了。家長應從社會發展的需要著眼,從孩子的興趣、基礎、個性出發,不斷轉變觀念、刷新觀念。據心理學家研究,人的智力有不同的種類,有的側重于邏輯思維,有的側重于形象思維,也有的心靈手巧,動手能力強。所以,家長們不要一味地把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孩子好壞的惟一標準,要樹立新型的人才觀:高科技人員是人才,能工巧匠也是人才。
職業教育:打造成才的立交橋
王金生介紹,中等職業教育以三年為主,在這三年內,中職學生必須完成高中階段文化基礎課程學習,提高其科學文化素質,打好學習專業知識、掌握職業技能和接受繼續教育的基礎,同時又要完成今后就業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學習,培養他們愛崗敬業的職業品質、熟練的職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
青島市職業教育將從社會經濟發展出發,本著滿足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原則,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立交橋,使走進職業學校的學生既可以成為專業技能型人才,也可以自主創業,同時也能走進高等學府。近年來,職教生就業形勢喜人,有些骨干專業的畢業生甚至供不應求;創業前景也日益看好,涌現出眾多創業明星,像大家熟知的“笑蕾”、“一諾”、“美達爾”等知名品牌,都是職教生創辦的。
職業教育迎來新機遇
從目前人才市場的統計來看,最為緊缺的是高級技術人才。王金生說:“企業需要博士、碩士這樣的高層次研究型人才,但更需要那些可以把設計變成產品的人才,而職業教育培養的正是這樣的人才。”
2005年,制造業以及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對職業教育提出了強勁的需求,無論是中等職業教育,還是高等職業教育,都將迎來不可錯失的發展機遇。
王金生表示,2005年職業教育將以就業為導向進一步明確職業學校的定位和方向,積極開展“訂單式”培養。在辦學機制上堅持創新,形成多元辦學的格局。市教育局將繼續支持行業企業辦學和民辦職業教育發展,把職業教育作為民辦教育發展的重要領域,促進公辦、民辦職業教育的共同發展。文/圖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