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活觀察 |
 |
一只被魚油燙傷的劣質快餐盒。 |
   記者觀察   
; 情景一我們都已擁有了良好的打包習慣。去飯店吃飯,筷子動得不多的菜都會被打包帶回家,而飯店也會極配合地遞上幾個一次性餐盒。有的飯店更將打包作為一種必需的服務,曾經去過一個酒樓吃海鮮,飯吃完了,不等客人說話,服務小姐主動上前打包,且一直拎至酒樓門口,可謂將打包做到了極致。    情景二哪個公司沒有幾個送外賣的儲備電話?午飯來不及出去吃,自然就會叫外賣。中午11點多,香港中路每個寫字樓的門前都有幾家外賣公司來送貨,熱氣騰騰的飯菜就裝在一次性餐盒里。
   情景三中午時分,校園周圍的小飯攤生意都不錯,中學生們蜂擁于此,熱乎乎的蒸餃、包子,剛剛出鍋的炸串都放在一次性餐盒里面。
   記者采訪
   很多時候,與塑料袋相比,一次性餐盒是“環保”、“衛生”的標志,因此,即使是路邊的小吃攤也都開始使用一次性餐盒。可其中的劣質品,卻在不知不覺中侵害著我們的健康。
   青島市質監局四方分局梁麗萍科長告訴記者,打包、外賣的飯菜油水都比較大,而這些油水會溶解劣質餐盒中的水溶性、脂溶性有害物質,這些物質與飯菜混在一塊,一般沒有明顯的異味,就會很“順利”地被吃到了肚子里。
   梁科長認為,合格的餐盒應有完整的標識,包括廠家名稱、國家執行標準、生產日期等等。餐盒的批發價格也應在一毛五以上,而低于這個價格的餐盒肯定是劣質的。
   據了解,劣質餐盒的原料不是正規的聚丙烯樹脂,而是碳酸鈣,除了違規摻入碳酸鈣成分外,有些還會依據配比加入粗石臘———這都是用于生產橡膠、電池等產品的工業級石臘。有些還加入嚴禁使用的廢舊塑料。而國家明確規定,工業用產品絕對不允許用于生產食品包裝盒。
   島城的一次性餐盒究竟來自于哪里?記者向幾位小店老板打聽了一下,他們介紹,餐盒都是從撫順路批發市場批來的。而記者在撫順路批發市場看到,這里的餐盒品種多樣,價格不一,最便宜的六七分錢一個,貴的兩毛多一個。這些餐盒有的為本地產,有的則來自外地。
   記者觀點
   怎樣才能不讓劣質餐盒危害到自己呢?梁科長建議,打包時可向服務小姐索要餐盒的合格證;如有可能的話,盡量使用自己的飯盒。
   但是,接受記者采訪的大多數消費者都表示上述兩點很難做到,有時候,他們甚至明明知道餐盒是劣質的,但怕浪費食物也只好將就了。消費者希望通過記者呼吁廣大經營者采用質量過關的環保型餐盒,哪怕把餐盒成本加在菜金里,也是尊重生命的表現。另外,消費者呼吁相關執法部門應該及時整治劣質餐盒現象。
   餐盒標準界定
   作為一次性餐盒來講,國家指標有20多項要求,其中有兩個很重要:一是裝水不能滲漏,二是裝了酸性物質后,溶出的礦物質不能超標,其它還有重金屬、大腸桿菌等很多物質也不得超標。
   環保一次性餐盒的主要原料應是聚丙烯樹脂,同時加入其他可添加的生產輔料不得超過10%。
   外觀方面,環保一次性餐盒應該正常色澤,無異味;表面平整潔凈,質地均勻,無劃痕,無皺折、剝離;無破裂及穿孔。同時,表面無油污、塵土、霉變等。盒蓋方便平整,具有反彈性的盒蓋應該可以別扣。記者潘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