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單王勵勤、女單張怡寧、男雙孔令輝/王皓、女雙王楠/張怡寧、混雙王勵勤/郭躍……5月6日在上海結束的第48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單項比賽中,中國隊以包攬五項冠軍的成績在家門口交上了一份圓滿的答卷。然而,當世乒賽的硝煙在上海散盡之時,關于世乒賽、關于世界乒乓球運動的發展、關于中國乒乓球
隊,還有許多問題讓人思考。 中國如何幫助世界
當中國隊包攬五個單項冠軍的事實擺在人們面前時,人們對于乒乓球這項運動發展的憂慮也提上心頭。“如果乒乓球運動只局限在亞洲或歐洲流行,那么遲早有一天它將走向衰落甚至滅亡。”國際乒聯主席沙拉拉這樣表示;中國乒協主席徐寅生也認為,“包攬的結果對中國不利,因為等到其他的國家已經沒有人來和你對抗了,這項運動的地位也相應會受到沖擊。”沙拉拉和徐寅生的憂慮不無道理,本次世乒賽上,中國隊包攬五項冠軍,其中有四個單項的決賽是在中國隊員之間展開的,中國隊統治了乒乓世界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樣一個事實對于中國的乒乓球運動發展興許是件好事,但以長遠目光看,出現沙拉拉和徐寅生們所擔心的情況并不是危言聳聽。
如何分享乒乓球運動在世界范圍內發展中的利益是中國乒乓球應該考慮也應該面對的一個課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沙拉拉也提到國際乒聯需要中國的幫助,畢竟,中國的乒乓球環境是其它任何國家所不能比擬的。在這樣一個大前提下,中國乒乓球應該有這樣的氣度和眼光去幫助其它國家的選手提高水平、幫助其它國家培養年輕選手,使他們與中國形成對抗,并且讓中國乒乓球運動在這種對抗中去分享乒乓球水平、市場發展帶來的成果。
賽制改革路在何方
從21分制到11分制,從單項團體比賽一起舉行到第47屆世乒賽后的分拆,從小球到大球、從眼下的雙打比賽到醞釀中的團體比賽……國際乒聯的賽制改革不僅是針對中國隊的一家,如何促進乒乓球這項運動的發展才是改革的根本。
上海結束的第48屆世乒賽上,從市場開發及觀眾上座率等方面看,應該說國際乒聯將單項和團體分開舉辦這一改革是成功的,但在11分制的推行上卻不能說理想。國際乒聯當初推出這一賽制是為了削弱中國選手在發球等方面的優勢,增加比賽的偶然性,但這一賽制是面雙刃劍,本屆世乒賽上雖然有梅茲等黑馬闖入男單半決賽,但也有衛冕冠軍施拉格、奧運冠軍柳承敏等人早早被淘汰的冷門發生,這一賽制并不能起到限制中國選手的作用。而且從根本上來說,這一想靠冷門削弱中國隊實力的賽制對于乒乓球運動本身并無益處。
除了11分制自身存在的問題外,世乒賽上各國選手間相互實力差異巨大也是國際乒聯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女單首輪比賽中,奧運冠軍張怡寧僅用了23分鐘就擊敗了哥倫比亞選手麥迪娜,這樣的比賽,對于失利一方也起不到任何促進學習作用,最重要的是,比賽在失去對抗性的同時也失去了觀賞性,第48屆世乒賽預選賽中看臺上零零星星的觀眾已經表明了他們對于比賽的態度。在面對中國選手一家獨大的同時,如何提高比賽的觀賞性、對抗性也是國際乒聯應該考慮的一個問題。而在這一方面,國際羽聯在蘇迪曼杯上的分級制是一個可以借鑒的方法。本報記者韓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