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和諧社區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石。近日,四方區委、區政府確定了“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大力推進和諧社區建設。 夯實一個基礎。四方區委、區政府近年來進一步完善了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社區黨組織為基礎、社區全體黨員為主體、社區內各基層黨組織共同參與的
社區黨建工作機制,為和諧社區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他們正在探索創新黨組織的設置形式,實現黨組織在社區的全覆蓋;通過配齊配強社區黨組織負責人,增強社區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積極打造“一管三帶一聯”社區黨建工作品牌,實施社區黨員分類管理,充分發揮黨員在和諧社區建設中的先鋒模范作用。 抓好社工和社區志愿者兩支隊伍建設。四方區進一步加強了職業社工隊伍建設,逐步推進社區工作職業化、專業化、行業化;進一步壯大了宣傳教育、扶貧幫困、治安巡邏、醫療衛生等志愿者服務隊,定期組織開展便民服務、文藝演出、法律援助等各類社區服務活動,更好地服務居民群眾。
健全社區管理、社區服務和社會保障三個體系。四方區委、區政府提出,科學構建三個組織(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和社工辦)、兩個中心(社區事務受理中心和社區服務中心)、“一個大會(社區成員代表大會)、一個協會(社區公共事務協會)”的新型社區組織管理體系,逐步形成黨組織領導、社區居委會主辦、職業社工執行、中介組織服務、社區居民參與的社區工作運行機制,全面加強社區規范化建設,科學界定各自工作職責,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進一步完善社區自身管理體系;增強社區服務功能,拓展社區服務領域,提高社區服務水平,積極開展面向社區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務,面向社區單位的社會化服務;建立健全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相銜接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健全失業保險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整合區域救助資源,將扶貧濟困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
完善民主監督、鄰里溝通、矛盾化解、表彰激勵等四項機制。四方區提出,建立完善以民主選舉、民主決策和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為主要內容的居民民主自治制度,凡涉及居民生產生活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發展的重要決策和事項,要通過座談會、民主聽證會等形式,廣泛聽取居民意見建議;搭建鄰里溝通交流的有效平臺,引導社區居民樹立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熱愛集體、熱心公益、扶貧幫困的意識,以“相識、相知、相助;團結、文明、和諧”為主題舉辦“鄰居節”,增進相互了解,溝通鄰里感情;積極開展走訪慰問、基層談心等活動,完善矛盾糾紛排查日制度,及時理順群眾情緒,繼續實行人民內部矛盾“大調解”,健全區、街、居人民調解委員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網絡,建立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工作機制,努力從源頭上化解各類矛盾;建立健全評估表彰獎勵制度,深入開展“和諧社區”、“和諧社區示范點”、“和諧社區建設先進個人”、“和諧社區建設突出貢獻單位”評選活動,對積極參與和諧社區建設并作出突出貢獻的社區、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充分調動社區、居民、企事業單位參與和諧社區建設的積極性。
實施環境綜合整治、平安社區創建、公民素質教育、社區文化建設、示范社區打造等五項工程。四方區提出,要通過五項工程的實施,為打造和諧社區提供具體的抓手,使和諧社區建設與全區各項事業的發展緊密聯系起來。(本報記者)
編輯點評
夯實“和諧”之基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而社區是城市的細胞,是城市管理的基礎。在構建城市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社區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作用。離開社區的和諧,就不可能有城市的和諧,就不可能有社會的和諧。
四方區根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確定了“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大力推進和諧社區建設,夯實了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為此,今天我們編發這篇報道,希望四方區的思路能給大家以啟示和借鑒,共同為構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