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我國將為改善居民的營養健康狀況立法,目前已經進入到專家討論,起草草稿階段,立法過程預計將用兩至三年時間。這是記者從中國首屆“營養·健康·發展北京論壇”上獲悉的。 立法進入討論階段 據衛生部副部長王
隴德介紹,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中國居民健康改善條例》,通過立法來促進我國居民的營養健康。王隴德指出,中國正面臨著營養缺乏與營養結構失衡的雙重挑戰。近十年來,我國城鄉居民的膳食、營養狀況有了明顯改善,營養不良和營養缺乏患病率持續下降。但是,膳食營養不均衡所導致的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和血脂異常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已成為威脅我國居民生命安全最大的隱形“殺手”。營養難題威脅GDP增長在論壇上,王隴德副部長指出,國民營養與健康狀況對GDP的影響比較大。據統計,發展中國家由于營養健康狀況而影響GDP大概是3到5個百分點。我國2002年的統計顯示影響GDP增長為2.46個百分點,而今年這個數字已經略微有所下降,從數字顯示,已經脫離了發展中國家的行列。 王隴德分析了導致影響GDP增長的主要因素,一個方面因營養不良和營養失衡引發的慢性病增多,所負擔醫療費用猛增。第二個方面是生產力的損失,因慢性病的增多國民不能持續創造財富,對GDP的影響是很明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