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快報顯示:2004年商品房和商品住宅平均銷售價格漲幅首次突破兩位數,首次超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和物價上漲指數。房價漲幅為七年來最高。
持續走高的房價,不僅牽動著百姓的神經,也引起專家學者、政府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究竟是
哪些因素推動著房價的上漲?房地產市場到底怎么了?是健康發展還是泡沫嚴重?房價是要進一步上漲還是要適度調整?房地產價格問題成為目前人們討論的一個熱點。
房地產價格虛高眾所周知,但是房地產商有著自己的生存邏輯,而且從房地產興起的那一天就開始了,黑幕層出不窮,生生不息……
業內揭秘:中國地產業“黑幕”重重
成本1.2萬售價卻達3.8萬 銀行行長揭地產黑幕
朝陽區某樓盤商鋪綜合成本每平方米1.2萬元,售價卻高達3.8萬元———雖然去年本市土地供應總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出現“井噴”,但因為6個方面的原因,致使從“土地”變成“樓盤”的有效供應驟減,而在需求保持旺盛的情況下,階段性“供不應求”致使北京各個區域的房價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包括政府有關負責人、開發商、房地產業內人士、金融界人士、普通老百姓等在內的社會各界紛紛通過各種渠道發表自己的觀點。
耗資上億一人買49套房 開發商虛擬合同抬高房價
一人花1億元買了49套房,卻根本找不到神秘購房人。最近,上海市七家樓盤的開發商涉嫌欺詐,被上海市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開出了處罰通知。七家樓盤位置都不錯,按理說,只要開盤,個個都會熱銷。但上個月,接到房產局的處罰通知后,它們被要求暫停銷售。揭秘:開發商虛擬合同抬高房價。
中行自揭被騙大案 北京一明星樓盤騙貸6億
京城東部二環內黃金地段一個名為森豪公寓的樓盤,因為一起被中國銀行自揭傷疤的騙貸案,成為近期的明星樓盤。針對這起在兩年多以前就被發現、實際作案時間已超過4年、但近期才被媒體曝光并窮追不舍的假按揭騙貸案,牽出了商業銀行防范騙貸風險的老話題,更引出了走向改制的商業銀行如何編織內控防護網、房地產業會否被殃及池魚的新問題。
假按揭普遍存在 中行6億騙貸案只是冰山一角
因為媒體提前曝光,中國銀行2日匆匆公布了北京“森豪公寓”6.45億元虛假按揭騙貸大案。這件假按揭案值之大,令人乍舌,但業內人士和專家卻坦言,假按揭普遍存在,在房地產業早就不是秘密,此次中行案件只不過是冰山一角。
中國地產業的“絕對”黑幕
數字說話:京粵滬房價升幅比較
北京:3.7%
北京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04年北京市房地產市場供需兩旺,進入9月份以后,商品房銷售價格達到7年來最高。統計顯示,2004年北京市房屋銷售價格總水平比2003年上漲3.7%,漲幅提高了3.4個百分點。全年商品房銷售價格呈逐季上升之勢,其中第4季度上漲6.3%,達到7年來最高。
北京市統計局最新公布,2005年一季度,北京市房屋銷售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6.5%,其中,商品房、住宅和二手房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上漲6.5%、7.2%和6.6%。普通住宅和高檔住宅的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上漲8%和8.9%。
廣州:18%
2004年廣州市一手住宅交易均價4618元/平方米,較之2003年的3888元/平方米的價格,升幅達18%,成為7年來一手住宅房價首次回升的拐點。數據顯示,較之2003年廣州市全市十區房屋成交量1638.87萬平方米,去年增長超過330萬平方米,其中一手商品房交易面積為1121.9萬平方米,交易金額為560.2億元,同比增長7.2%和26.2%;二手房交易面積為847.2萬平方米,交易金額為229.5億元,同比增長43%和43.4%。一手住宅成交均價為4618元/平方米,較之2003年的3888元/平方米的均價,升幅為18.7%。
上海:14.6%
上海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盡管去年上海房地產價格漲勢逐步趨緩,但按可比口徑計算,住宅商品房價格水準比上年上漲14.6%,每平方米銷售均價已達6385元。在上海整體房價上漲的大勢之中,不同區域的商品房銷售價格漲幅快慢不一,局部地區的房價上漲過快。2004年上海市中心內環線以內房價漲幅達27.5%。房地產市場求大于供仍然是造成上海房價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
是誰在推動房價上漲? 看不見的第五只手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快報顯示,2004年商品房和商品住宅平均銷售價格漲幅首次突破兩位數,首次超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和物價上漲指數。房價漲幅為2000年以來最高。持續走高的房價,不僅牽動著百姓的神經,也引起專家學者、政府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究竟是哪些因素推動著房價的上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從數據判斷,4只手在發力,顯而易見。
第一只手是不合理的市場供應結構。
第二只手是商品房開發建設成本增加。
第三只手是部分地區供求總量失衡。
第四只手是部分地區投資和投機性購房需求增長過快。
業界觀察:抑制房價上漲還需政府出招
抑制高房價 政府新一輪房價調控啟動在即
路走高的房價,不僅成為百姓生活不堪承受之重,也引起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調整商業銀行自營性個人住房信貸政策和超額準備金率,發出了抑制高房價的信號,而央行的房貸新政策僅僅是政府宏觀調控的一種手段,種種跡象顯示,抑制房價漲幅過快,政府要打“組合拳”。
招數一:增加中低價房供應
招數二:“嚴打”開發商囤積土地行為
招數三:稅收政策打擊炒房投機風
招數四:房價上漲控制不力官員“問責”
抑制房價上漲政府出招 銀行調高個人住房貸款
3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調高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其中,商貸上調幅度在0.07至0.32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公積金利率上調0.18個百分點。據稱此舉旨在抑制房價上漲。
面對持續上漲的房價,房地產商與政府有關部門說法不一。有房地產商將房價上漲歸因于政府實行的土地公開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政策,進而拋出了“地荒”說。而有關政府部門則正面回擊了這一說法,披露了某些開發商囤積土地的實情。
社科院報告: 房價增幅趨緩 房貸利率可能再上調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多家單位的學者共同完成的《2005年房地產藍皮書:中國房地產發展報告No.2》,報告對2005年我國房地產的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藍皮書認為,2005年房地產市場的需求將持續旺盛。但供求關系偏緊的局面很難改變。由于政策變動對市場預期(供給減少)的影響隨著時間減弱,市場經濟自身的價格調整,特別是政府將采取措施抑制房價的增長等原因,預期2005年房價增幅將趨緩。
本想“大庇天下寒士” 房貸新政:百姓看不懂
3月16日,央行突如其來的一紙規定,實行多年的住房貸款優惠利率即被取消。新出臺的規定就是為了打擊利用銀行資金進行“炒房”的投機而設,但為何這個本以實現“大庇天下”為目的的房貸新政,卻引來百姓們的諸多責難?住房問題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安居樂業,一個與住房有關的好政策出臺,是政府采取綜合措施,引導居民住房消費、控制不合理需求的第一步。如果這一步讓百姓看不懂,得不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就很難稱其為好。
越炒越熱:各地紛紛支招 打擊遏制“炒樓”
上海對投機炒房下“猛藥” 還清貸款方能過戶
上海對投機炒房下“猛藥”,從4月6日起,房屋“轉按揭”上下家手續停止并辦,上家必須還清貸款后,才能辦理產權轉移,意味著“轉按揭”實際已經“叫停”。這一舉措,對于利用銀行“轉按揭”實施炒房的投機行為,將是重大打擊。。
香港專家支招防止房地產過熱 稅收抑制“炒樓”
最近,面對國內一些地方房地產過熱的情況,中央發出了嚴控過熱房地產“泡沫”和過高房價的強勁信號。但是正如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在提到房貸新政時表示的那樣,對于中國政府來說,如何調控房地產這樣一個新興市場,防止出現房地產泡沫是一個全新的課題。一些香港的有關專家,建議用稅收抑制“炒樓”。
深圳市長收到短信虛假廣告 開始打擊房地產炒作
不久前,李鴻忠的手機收到一則短信,短信內容是一個名叫“英達利科技園”的樓盤自稱是“政府掛牌”。但是,誰也沒想到的是,這條不惹眼的短信竟然成了深圳打擊“炒樓”風暴的導火索———4月1日,深圳房地產廣告專項整頓行動在全市展開;昨天,市國土部門開始“重拳”打擊房地產炒作,在全市各大媒體發布了《關于規范深圳市房地產市場秩序嚴禁非法炒賣房地產的通告》。杭州遏制過度“炒房”經濟適用房比例不低于50%
今后,杭州新投放市場的住宅建設用地中,用于建經濟適用房的比例將不低于50%;對二手房交易將恢復征收20%稅率的個人所得稅;商品房銷售將逐步試行按套內建筑面積計價,增加透明度,保護消費者利益。從杭州市政府獲悉,該市將出臺一系列針對性極強的措施,保障中低收入群眾的住房需求,遏制過度“炒房"等不良現象,多管齊下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上海:暴利時代終結 政府10大政策平穩房價
2005年第一季度剛剛過去,政府調控樓市的組合拳已頻頻顯威。據信義不動產研究中心統計,今年對樓市有影響的調控措施主要有10大政策。其負責人認為,投資人對于目前的政策應該得到的訊號是:政府要的是樓市長期穩定的健康發展,決非短期的快速上揚。資金承受能力有限,把賭注壓在炒賣房地產發財的投資人今年需要謹慎了。
天津土地供應執行新政策 八措施破解供需矛盾
2005年天津市的土地供應計劃執行新的土地政策,所有的土地必須經過收購儲備,然后推向市場。為了保證土地供應的實效性和對交易市場和房價的穩定作用,將在科學的市場調研基礎上量入而出、量出而入,即通過土地整理中心和土地交易中心一進一出、一出一進,實現土地進出與市場對接、土地供應結構類別與市場對接。
媒體視點:究竟誰能對“炒房”叫停
中華工商時報:房貸新政是否嫌貧愛富?
3月17日,央行一紙規定取消了商業銀行自營性個人住房信貸優惠利率,同時授權對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的城市或地區,首付款比例可由現行的20%提高到30%。一句話,購房者再要通過銀行貸款買房,成本提高了。
這是央行一年之內第二次提高房貸利率,又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央行公開的表態,是要通過此舉打擊炒房者,從而平抑房價,最終讓真正需要購房的消費者得到實惠。但是,筆者對此的判斷是:這樣的初衷不但不能達到目的,反而為已經越漲越高的房價又燒了一把火。
文匯報: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
房地產業發展對于上海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影響很大,因此,特別需要悉心維護。最近,央行出臺了新的房貸政策;上海市政府提出了四個方面舉措,包括合理規范投資行為、繼續完善網上備案制度、完善信息服務平臺和提高市場透明度,目的是為了維護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保護正當購房需求,抑制投機炒作。
南方日報:房地產稅會加重居民負擔嗎?
我國房地產稅雖然也主要屬于地方稅體系,但并沒有構成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其原因并不復雜,一是目前房地產稅收體系的設置已經落后于房地產市場發展的狀況,許多可以征收的稅目還沒有開征(典型的就是房地產保有稅);二是地方政府從土地出讓和房地產各種收費項目中獲得的財政收入遠遠大于從房地產稅收中所獲得的收入。因此,“明租、正稅、清費”將是房地產稅費改革的基本方向。
工人日報:泡沫政績為房價推波助瀾
面對新一輪質疑房價虛高的輿論聲浪,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第一次表現出緘默不語的低調姿態。從地方政府和行業部門的自身利益考慮,拒絕承認房價虛高顯然是意料中的事情。房地產金融研究學者尹中立直言,“中國的房地產泡沫與國外不同,是地方政府主導下的房地產價格上漲”。另一位打壓房價的領軍人物易憲容博士更是鮮明地認為,地方政府通過自己掌控的土地壟斷、政策指引及輿論導向,制造了房地產價格只漲不跌的價格預期,成為高房價最堅定也最有力的支撐者。
百姓聲音:高房價還能走多久
抑制房價的“組合拳”別打在棉花上
面對一路走高的房價,民眾苦不堪言。為抑制房價漲幅過快現象,政府要打“組合拳”。媒體4月5日報道的這則消息,讓群眾看到了居者有其屋的希望。如何預期“組合拳”的成效?能否招架推動房價上漲的“五只手”,是個試金石。
人心浮動炒家撤離 高房價還能走多久
過高的房價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也成為了今年兩會代表議論的熱點之一。房價之所以受到社會這樣大的關注,主要是住房、房價關系到每一個居民切身利益和日常生活。
住房既是必需品又是奢侈品。住房像穿衣一樣,每一個人都必須有房住,而不管檔次高低,這是它必需品的屬性;而豪華別墅對于普通人來說確實是奢侈品。但是,目前,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卻被人為地嚴重扭曲了,房價高的離譜,泡沫越吹越大。一邊是普通老百姓面對必需品的高房價而望房興嘆,一籌莫展;一邊是某些房地產商大放房地產上漲信號,主觀上想賺取更多暴利,客觀上有把房地產推向崩潰邊沿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