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西輸東接”工程以來,我省東部城市為菏澤農民提供就業崗位20余萬個,成為菏澤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正是春暖花開時,鄄城(濰坊)工業園面積達4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建設工地上,塔吊林立,施工正酣。工業園管委會主任侯成武說,首批投資總額6.6億多元的16個項目已全部開工。據了解,目前我省東
部8個大市和菏澤8個弱縣,已分別達成建設工業園的意向,總規劃面積13.8平方公里。一個嶄新的菏澤正在齊魯西部崛起。
為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200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突破菏澤,帶動西部,促進全省經濟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由東部8個經濟強市、8個經濟強縣(市)與菏澤8個弱縣結對進行幫扶,引導項目向菏澤轉移,輸入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與此同時,省里在各項政策上予以大力傾斜:逐年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從省財政安排的激勵性轉移支付中,每年拿出不少于四分之一部分加以補助;逐步改造境內損壞嚴重的國、省干線公路,對符合條件的干線安排升級。從2004年起,到菏澤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留學回國人員和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位、學歷的人員,工資從工作之日起5年內由省財政按國家標準全額負擔。
“‘突破菏澤’戰略實施一年來,菏澤借助外力激活內力,經濟發展明顯加快!”菏澤市委書記陳光說。2004年,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7.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5.1%,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9.9%,地方財政收入增長31.4%,均首次超過全省平均增幅,步入近20年來發展最快的時期。經濟結構調整明顯見效,第二產業占
GDP的比重達到41%,首次超過第一產業。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也首次超過城市居民,成為1997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
面對難得的發展機遇,菏澤上下人心思變、人心思干。初春時節,再次踏訪菏澤,處處生機昂然,許多熱火朝天的生動場景讓人激動:
菏蘭高速公路建設工地,機聲隆隆。目前全市在建和準備建設的高速公路有5條,加上日東高速,將形成以市區為中心的“米”字型高速公路框架,徹底打破交通“瓶頸”。
巨野煤田開發如火如荼,各礦井今年起將陸續出煤,全部投產后,年上繳稅金27億元;今后5年內,將有4個總裝機容量達500萬千瓦的電源項目建成投產,形成600萬千瓦的發電能力,成為華東地區重要的電源基地。
“清水繞城過,碧樹映紅花,綠茵散亭閣……”城市變化令人目不暇接。按照新一輪規劃,菏澤將對城市基礎設施進行改造,高標準建設環城公園和趙王河公園。
面向國際市場,對林產品加工、食品加工、紡織等進行整合,形成具有比較優勢和市場競爭力的區域特色產業。2004年,全市外貿出口6.9億美元,在全省排名連續上升5個位次。
“東西聯動”迅速啟動。截至目前,共有54個項目達成合作協議,總投資123.5億元,其中過億元的項目15個,30個項目已開工建設。去年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3.6億元。
相關鏈接
“三個突破”
在充分發揮青島龍頭作用的同時,東部突破煙臺,中部突破濟南,西部突破菏澤,是省委、省政府實施東中西聯動,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
西部突破菏澤
總的要求是,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學的發展觀總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為先導,以調整優化結構,提升經濟運行質量為主線,以啟動自身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內在動力為著眼點,以招商引資、培植亮點為突破口,力爭在擴張經濟總量、優化產業結構、發展外向型經濟、壯大縣域經濟、加強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增加城市居民收入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
“雙三零”工程
2003年11月,省委、省政府在濟南召開全省縣域經濟工作會議,決定突出抓好榮成等30個經濟強縣和鄄城等30個經濟欠發達縣。到目前為止,建立了對30個強縣和30個欠發達縣的激勵幫扶機制,加大了對口扶持和干部交流力度,縣域經濟發展活力明顯增強;加大了對欠發達地區轉移支付力度,全年省對下一般性轉移支付比上年增長24.8%。
[石奇亭 武占民 王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