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19個開發園區實現工業增加值已占全市53.48%———來自市統計局的一組相關信息表明,在經歷了多年的艱辛創業后,青島的園區經濟已開始挑起全市經濟發展的重擔。
據了解,至2004年初,青島擁有各類開發園區83個,覆蓋全市9個區市。去年上半年,青島對原有開發
園區進行了清理整合,撤消了59個經青島市政府和各鄉鎮政府批準設立的開發園區,只保留了24個開發園區,其中國家級5個、省級10個、市級9個。24個開發園區中有經濟技術開發區16個、高新區2個、出口加工區1個、旅游度假區5個。
市統計局提供的有關信息顯示,2004年,青島現有的19個開發園區(除旅游度假區外)實現工業增加值467.5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53.48%,其中省級以上開發園區實現工業增加值362.94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1.52%。
2004年,青島的19個開發園區共批準入區項目1860個,其中省級以上開發園區的項目1319個,占總入區項目的71%;省級以上園區利用外資千萬美元以上項目101個,占全部開發園區的83.5%,接近全市總投資千萬美元以上大項目的一半。而在這101個大項目中,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項目占了69個,充分顯示了西海岸招商引資的吸引力。
2004年,這19個開發園區實際利用外資18.2億美元,其中省級以上園區實際利用外資12.7億美元,占全市實際利用外資總量的三成,比上年增長一倍;19個開發園區出口額為92.63億美元,占了全市139.12億美元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二。
隨著海爾、海信、澳柯瑪、朗訊、漢纜、南車等一批大企業在“國字號”園區中的落戶,現在的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已成為青島高新技術企業的孵化地。據統計,2004年,青島市共擁有高新技術企業682家,其中有185家聚集在高新技術產業區,105家在經濟技術開發區。2004年,青島高新技術產業區(嶗山區部分)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66億元,占了嶗山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84.8%;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09億元,占了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73.5%。200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373.7億元,其中高新區和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了全市的56.4%。(本報記者劉芳濱本報通訊員劉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