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市場大起大落,有關責任人將被追究責任”
廣東正在積極落實國務院穩定房價通知,制訂措施加強對房價監控
一路走高的房價,正引起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種種跡象顯示,抑制房價漲幅過快,政府要打“組合拳
”。
有消息人士透露,國務院近期下發了“關于切實穩定住房價格的通知”,一共8條意見,都是比較嚴厲的措施。其中明確提出,對住房價格上漲過快,控制措施不力,造成當地房地產市場大起大落,影響經濟穩定運行和社會發展的地區,要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通知明確強調: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一定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把穩定住房價格提高到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切實負起穩定住房價格的責任。
面對各地尤其是華東地區房價如脫韁野馬向上攀升,國家再次明確發出了嚴控房價過快上漲的強烈信號。記者昨日獲悉,根據國務院切實穩定住房價格的通知,省政府及有關部門正在制訂相關的政策措施,加強房價監控,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不過,據有關人士分析,廣東房地產市場相對其他區域要成熟、理性,因此政府方面不會直接干預房價,更多的做法是進行政策引導。
頭兩月廣東房價同比下降10.55%
與長三角一些城市房價的瘋狂上漲相比,廣東的房價可以說是平穩的。
有關統計數據表明,廣東頭兩個月全省商品房均價為3463元/平方米,同比下降了10.55%,其中商品住宅下降8.01%,為每平方米3295元。廣州市房價上漲之勢也明顯回落,1—2月廣州市商品房均價每平方米僅上漲了100元左右。
以廣州為例,去年房價雖然急升18.8%,但相比上海、杭州等城市的成倍瘋漲還算是理性的,每平方米4537元的均價比上海的6385元和北京的5053元也低得多。而且從收入上看,去年廣州、上海、北京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16884元、16683元和15637.8元,廣州是最高的。由此可見,目前廣州房價還是比較接近消費者承受能力的。
綜合各方面的因素看,廣東房價不會大起大落,更不會瘋狂漲升。消費信貸政策的完善和銀行加息的預期,開始對住房消費增長形成一定的壓力,但是由于土地、鋼材等成本的上升和市場需求的旺盛,房價仍將保持一定的升勢,穩中略升,在3月初舉辦的“2005廣東房地產市場景氣分析會”上,廣東省統計局固定資產投資處處長姚瑞華預測,今年廣東房地產開發投資將逐步走出調整期,全省房價增幅估計不會超過3%,廣州市房價估計有5%左右的升幅。
政策調控直指投機性購房
雖然全省有關穩定住房價格的政策尚未出臺,但廣州、深圳等地已紛紛出手,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
廣州市自2月份開始突擊嚴查商品房預售證后,近日又出臺新規,從5月1日起,開發商買地后超過一年不開發,就必須每月支付地價的1.2%作為土地閑置費。也就是說,如果地價為1億元,閑置費將高達120萬元/月,提高開發商囤地成本。
深圳市調控房地產市場的措施也接連出臺,繼整頓18類房地產違規廣告后,深圳市國土資源和房產管理局再出穩定樓市的第二道“金牌”,發布了《關于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嚴禁非法炒賣房地產的通告》,共使出四記“撒手锏”,包括“查處無預售證售房、15日內辦妥合同備案、合同備案后不予解除、房源信息上網”等,其核心意圖在于打擊在房地產證辦理之前對新房進行短期轉手投機的樓市炒家,并促進商品房銷售的信息公開。
無論是央行的提高住房貸款利率政策,還是國務院及各地政府相應出手的措施,其目標主要都是針對房地產的投機行為。這對于相對理性平穩的廣東房地產市場影響還是不大的。
有專家指出,要擠壓泡沫、抑制房價,前提仍然要保障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
在當前房價較高的情況下,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土地供應量、土地價格、商品房價格之間的關系,適當增加土地供應量,降低人們對房地產價格的預期值;同時,定期公布土地市場供求信息,防止部分房地產商囤積土地、惡意炒作,合理引導房地產投資、消費。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