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圳、釜山到洛杉磯,要求日本正視歷史問題的中韓兩國人民發出共同的呼聲,然而國際化“抗日”實至名歸困難重重
中韓對日“統一戰線”呼聲漸起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紀芮儉報道3月25日,一場名為“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中韓關系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研討會在漢城
舉行。
在研討會上,韓國前駐中國大使鄭鐘旭稱:“韓中關系正迎接轉換期的到來。過去13年取得了矚目的發展,內外面臨著新的挑戰,已經到了緊密合作以迎接挑戰的時刻。”對于曾共同經歷一段殘酷歷史、而今又共同面對一個不愿直面那段歷史的近鄰中韓兩國來說,近期建立“歷史問題統一戰線”的呼聲似乎越來越高。
全球民間聯手推簽名
兩國境外的華裔和韓裔力量率先取得聯手,甚至海外華人大簽名的“點子”都不得不提到韓裔組織的貢獻。
總部設在美國的華裔組織——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是這次海外簽名活動的主要發起機構之一。該機構發言人丁元告訴本報記者,簽名活動實際從去年就已經開始策劃了,而最初的靈感來自于去年一次在華盛頓的聚會,在那次聚會上,一些負責為慰安婦和勞工伸張正義的韓國裔民間機構透過他們在華盛頓地區的負責人提出搞簽名活動的建議,很快得到了包括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在內多家相同宗旨的華裔組織的響應。
就在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于2月28日在舊金山宣布簽名活動開始的同一天,韓裔社團也加入了從洛杉磯開始的簽名活動的宣傳。華裔和韓裔力量在兩國境外的聯手實際使得兩國國內的民間力量進入“同一個戰壕”。
據韓國聯合通訊社3月24日報道,已經有6萬多名韓國人在由世界韓裔、華裔等社團共同發起的“征集百萬簽名反對日本申常”的請愿活動中簽名,盡管簽名人數還不是很多,但顯示韓國人已經加入到反對日本“入常”的國際請愿活動中。韓國國內反對日本申請常任理事國的活動也開始活躍起來,3月28日,24家市民團體聯合發起簽名活動,他們的目標是征集到一百萬個簽名,并開通了自己的主力簽名站點。韓國《朝鮮日報》稱,這些團體也正在尋求與美國和中國負責組織簽名的市民團體進行合作。
在接受采訪時,丁元想起一位參與簽名運動的韓國人士的話說,“開始我們只是一條小溪,慢慢地我們匯集成為一條小河,然后我們力量逐漸壯大,洶涌澎湃,勢不可擋,現在我們是爆發的海嘯!”
國際化訴求不謀而合
韓國政府3月23日決定,在國際會議上提出日本歷史教科書歪曲歷史的問題,比如利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和其他國際會議等場合。
與此同時,中國國內也發出了將日本歷史教科書歪曲歷史問題國際化的聲音。《人民日報》3月25日發表署名文章指出,“韓國將日本教科書問題國際化,無疑是對日本右翼勢力挑釁行為的一個有力回擊,是一個十分必要的舉措……就當前的形勢看,教科書問題似難以在雙邊關系的范疇內獲得妥善解決,因此,把這個問題從雙邊范疇推升至國際層面,爭取國際社會的關注和支持,應當說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其實,早在2001年日本修改歷史教科書事件中,中韓雙方就有過在此問題上結成“統一戰線”的機會。“在包括歷史教科書在內的對日歷史問題上,聲援韓國實際等于聲援我們自己”,中國朝鮮史研究會秘書長李敦球對本報記者說。
“在古代,中國形容中韓(朝)關系是‘唇齒相依’和‘唇亡齒寒’的關系。從明朝萬歷年間的‘抗倭援朝’,到20世紀初共同抗擊日本的侵略,歷史事實充分證明:東北亞傳統秩序中的“常數”,是中韓(朝)聯盟以制止日本向亞洲大陸的擴張,”曾主張中國應該在輿論上支持韓國政府對親日歷史進行調查的李敦球認為,出于策略考慮,中韓之間可以先通過新聞輿論層面和學術層面進行溝通,以非政府組織形式建立“國際聯盟”,這個聯盟包括朝鮮在內。
香港媒體近日評論,2005年可以說是中韓兩國的對日斗爭年,中韓兩國如果不能有效利用這一天然的機會,迫使日本直接面對其模糊歷史觀的后果,那么今后后,中韓兩國面臨的處境將更為艱難。在這方面,中韓兩國有必要適度聯手,共同研究針對日本的策略。李敦球建議中國應該主動起到協調的作用,他說中國在六方會談上已經體現了它在東北亞的這種能力,中韓(朝)如果能夠在此問題上協調起來,對中國的戰略利益是件好事,“千萬不要受到韓美日框架的制約而自縛手腳”。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