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省市都發出了停辦奧數競賽的禁令。然而,一些家長和孩子反映,奧數班仍在“改頭換面”現身,部分學校暗地出租教室,一些社會辦學機構置禁令不顧,繼續辦“班”。 今天的奧數,承載了太多本不應承載的東西。為奧數松綁,讓奧數回歸到科學的發展軌道中來,是多數
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期盼。 叫停奧賽:難抵“奧數旋風”怪圈?
3月24日,在北京巨人學校海淀數碼大廈的報名點,工作人員出示的春季招生表顯示,培訓課程包括小學各年級的奧數和作文,上課地點主要集中在知春里小學、雙榆樹中心小學和中關村中學……
雖然在今年1月初,北京市教委已叫停了“迎春杯”等奧數競賽,但是仍有少數學校的學生上“班”忙,補課忙。
這是一組與奧數相關的數據,“奧數旋風”的魔力可見一斑:
北京市最知名的奧數杯賽之一———清華附中“同方杯”2004年底因報名人數太多,被迫取消;同樣出名的北大附中“資源杯”,報名人數超過4000人,比上年多1000多人,“成達杯”也吸引將近2000人參加……
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有奧賽成績不得與招生掛鉤的禁令,但由于一些名校招生要求這一成績,奧數熱仍持續升溫。僅以“迎春杯”數學競賽為例,2004年改為網絡答題,題目剛在北京教育在線網公布,點擊率短時間內就飆升到13萬;今年的“迎春杯”奧賽首次分為五、六年級和初一3個年級組,報名人數比往年陡增3倍,達到了史無前例的4萬人。
教育部所屬的一家機構今年初曾采用抽樣問卷的調查方式,對北京市部分普通小學三至六年級的學生及家長參加奧數情況進行調查,在接受調查的323名小學生中,83%的學生表示曾經參加過奧數學習。
一位在北京市做了近十年的奧數教練坦言:“一個奧數,帶出的是‘奧數經濟’,著實養活了不少人!”據了解,北京市義務教育階段有120萬左右的學生,隨著近幾年奧數培訓熱的升溫,僅以每年有50%的學生參加培訓來算,培訓費用平均300元,其催生出來的培育市場就接近2億元的市場規模。另外由此衍生出來的奧數培訓教材市場也是蔚為壯觀。
然而,火爆的奧數市場,究竟有多少學生從中獲益?這位奧數教練告訴記者:“奧數比賽的獲獎率最高也就是千分之四。”也就是說,絕大部分孩子學奧數只是為能拿獎的尖子生做“陪練”。
是數學里的雜技,還是比賽中的競技?
奧數,奧林匹克數學的簡稱,奧數教育屬特長教育范疇。1984年第一屆迎春杯,是由當時的北京市教育局基礎教學研究部主持,其初衷是為那些有數學專長的學生開設,入學者須經嚴格測試方可參學。然而經過十幾年的演變,時下的奧數培訓全然變味。
請看這道奧數題:有6個人都生于4月11日,都屬猴,某年他們歲數的連乘積為17597125,這年他們歲數之和是多少?人們不禁要問:且不說這道題有多少成年人才能解出來,單看這樣的“怪”題折騰小學生,有多大意義?
北京市教委曾組織專家對類似上述的奧數題進行評議分析,有專家怒斥:奧數成了數學里的雜技,對小學生沒有多大意義,得益的只是借機在孩子身上賺錢的人!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觀政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奧數泛濫成災,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也加重了老百姓的經濟負擔。一方面,并非沒有參加奧賽的學生就不好;另一方面,有些孩子并不適合奧賽,卻被家長盲目安排學習奧數。
專家指出,如果“奧數熱”高燒不退將貽害無窮。因為奧數是重思維輕技能,少數聰明的孩子學習可以開拓思路,對于普通孩子尤其是小學生,盲目從眾鉆奧數,做難題,容易磨滅對學習數學的興趣,還有可能“鉆”入牛角尖。
在調查采訪中,不少家長和學生向記者反映,時下的奧數班已步入幾大誤區:其一,造勢奧數誤導家長;其二,教師入股合辦培訓機構;其三,部分孩子被“逼上梁山”,且呈低齡化走勢。
“奧數熱”是優質教育資源稀缺的后果
調查顯示,北京市小學生中有超過一半以上曾利用雙休日參加奧數學習,這一龐大數字背后潛藏著的是教育發展的隱憂———教育環境的不盡如人意。
專家們幾乎眾口一詞地反對僵化的奧數訓練,但越來越多的家長總是情愿或不情愿地把孩子送進奧數班。在中央國家機關工作的李女士說,“學生家長對電腦派位不滿,就要想辦法擇校,要么有錢,要么有關系,此外就是藝術、體育類特長生,如果想以自己的實力決定命運,那學好奧數考實驗班是顯而易見的出路。”這就導致了大家都拼命擠奧數這個獨木橋,學生一天到晚累得要命,家長也苦不堪言。
探尋奧數的是與非,就必須分析它產生及發展的根源。教育家們在探索中大家不約而同地發現:奧賽是選拔人才的一個重要途徑。也因此,每年北大清華都會有很多奧賽金牌生免試入學;全國各地的重點中學也紛紛用奧賽成績作為入學測試的標準之一。
北京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開放實驗室主任、中科院院士張恭慶教授一針見血地指出:將奧數與升學、應試聯系在一起,是與奧數初衷背道而馳的。這么多學生同時報考奧數杯賽,需要“降溫”。
“奧數熱是優質教育資源稀缺的后果。”北京市東城區一位重點中學校長坦言,盡管有關教育部門明確規定不準將奧數成績與升學掛鉤,可事實上各名校在升學時均會暗中將兩者聯系起來。
從學校方面看,由奧數造成的功利教育正在部分學校蔓延。北京海淀區某重點小學的老師甚至在班上對同學們說:“不上奧數,數學成績就跟不上班!”盡管學校承諾學不學奧數家長自愿,可在這樣的誤導面前,哪個家長能不將孩子送去學習?
“從一定意義上看,‘奧數旋風’刮走了孩子們的童真。他們在原本應該天真爛漫的年齡卻被‘掠奪式’開發,沒有周末,身心發展受到摧殘,這不能不說是中國傳統教育的悲哀。”一位教育問題專家說。
教育部門停辦奧數的出發點是好的;然而,只要高考指揮棒還在“揮舞”,“上好學校,找好工作,獲高收入”這套中國大多數家庭信奉的教子“真理”,將使奧數難以回歸其原本軌道,減輕中小學生負擔也難以真正落到實處。新華社記者陳芳王思海(據新華社北京4月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