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青島市市區禁止焚燒拋撒喪葬祭奠物品規定》正式頒布實施八周年的日子了。八年來,隨著市民文明素質的不斷體高,
文明祭奠方式日益深入人心,鮮花祭奠已經成為市民最普及的祭奠方式。
數萬市民今晨祭奠
由于今天是清明節前最后一個休息日,從清晨6時許開始,就有大批掃墓的市民來到殯儀館祭奠故人。今天上午9時之前,市殯儀館涌進了數萬市民,殯儀館門前的重慶南路上車水馬龍,人流涌動,交警和城管部門一早就來到這里維持秩序,疏導人群。記者在現場看到,盡管殯儀館里人們幾乎摩肩接踵,但是秩序井然,人們自覺排隊有序地祭奠先人。
鮮花成祭品主角
市民們已經習慣用鮮花祭奠的方式代替傳統的香和紙,手捧著菊花、百合花束的市民隨處可見,鮮花攤點前也是生意興隆,以往那種一手拎著黃裱紙,一手拎著香和白酒的市民已經不見了,盡管還是見到了少數人固執地躲在一角燒紙,但是以往那種煙霧繚繞、紙灰飛揚的景象已經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道路潔凈、鮮花綻放。
年輕人推動“文明”
在采訪中記者注意到,市民一家老少一起到殯儀館中祭奠先人,盡管往往都手捧鮮花,但總是有不少年長的市民還在四處尋找銷售燒紙的攤點,卻往往被家里的年輕人一把拽走;還有的年長一些的市民手捧鮮花的同時,手里挽著的尼龍綢包里還露著黃裱紙的一角,但是,在家里青年人的勸阻下,這些黃裱紙一直也沒有拿出來。記者也聽到了一些家人之間的悄悄話,其中往往是年輕人對于年長者的規勸,“別找了,沒有賣燒紙的,不是買了花么。”“你看,別人都帶的鮮花多文明,別買燒紙了。”“人家沒人燒紙,還有檢查的,燒紙快別拿出來了。”記者看到,由于年輕人的帶動,很多思想相對保守的年長者也不好意思再燒紙了,逐漸接受了鮮花祭奠的方式。
鮮花銷量明顯增大
殯儀館門口鮮花店都進了大量的菊花和百合,記者看到10元錢就能買上一大束鮮花,一家鮮花店的老板告訴記者,近幾年來,清明節的鮮花銷售量一年比一年大,說明鮮花一束祭奠故人的方式越來越普及。(記者王哲)
交警部門提醒,近幾天還是市民祭奠的高峰期,高峰日的早晨8時前后人流最擁擠,希望市民注意錯開高峰時段,以節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