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勞心勞力、白發蒼蒼的父母,一邊是賴在父母懷里不斷乳的子女。在傍老族問題上,我國正在“與國際接軌”,令人憂慮。
“傍老”現象并非國內獨有。在美國和日本,也存在20多歲、大學畢業的成年子女仍靠父母養活的現象。
他們被稱為“NEET族”
。“NEET”(NotinEducation,Employment,orTraining)一詞最早產生于英國,專指那些在義務教育結束以后,不升學、不工作、不參加職業培訓的年輕人。
日本政府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截至2003年,日本共有“NEET”52萬人。“NEET”數量的激增引發了嚴重的社會問題。2004年10月,日本就出現了兩起因就業和升學壓力引發的集體自殺事件。
傍老族的出現有其復雜的成因,比如社會、家庭、自身等,我們不應該一味地指責家長或孩子。但傍老族這個群體及其可能引發的系列問題,確實讓人憂慮。比如“啃老”的出現。
如果說“傍”字還是以親情為基礎維系,有些許溫情的成分,是社會新人在“心理斷乳期”的短暫依賴,人們可以容忍,那么,“啃”字的出現,就令人心寒了。
采訪中,那些日夜勞累的父母愁苦的臉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面對成年孩子,一個死活不肯斷乳的“大”兒女,他們苦不堪言。
“太辛苦”、“太累”,這幾乎是所有“啃老族”一致使用的拒絕工作的理由。他們表示,自己會不斷地尋找那些不那么累的活兒。年輕人就這樣揮霍青春和精力,而他們正在老去的父母,卻為了維持生計,埋頭在“太辛苦”的工作里。“割肉孝親”、“臥冰求魚”,在現代社會里,二十四孝的故事逐漸被人遺忘了。如今是父母在無奈地“割肉養子”,實在令人心酸。
2003年,日本設立了“年輕人自立挑戰戰略會議”,開始尋找解決“傍老族”問題的對策。在2005年的年度預算中,針對“NEET”和自由職業者,日本政府計劃撥款810億日元,幫助年輕人提高工作積極性。在我國,雖然“傍老族”數量在不斷增加,我們卻還沒有看到有效的應對策略和措施。
責任編輯:屠筱茵